电流和电路教案教学设计思想学习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主义主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原理,研究学生的原有的认识基础,依据概念学习的建构方法展开教学学生在学习以前,已经对电荷有初步了解(“原有经验”),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知与不知的强烈冲突中促使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同时,通过学案导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教材分析“电流和电路”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电荷”的基础上,展开的新的物理概念的教学。电流概念,贯穿电学始终,是理解电路连接的重要依据,是认识电流规律所必需的重要概念;建立正确的电流概念,对接下来的电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情况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现象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是电的本质,学生所知甚少,尤其是电荷电流等微观的抽象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几乎可以说是空白;学生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电路的常识,但是对抽象的电路物理模型却所知甚少;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习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因此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入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什么是电流、电路和电路图,解电流方向的规定;(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会画一个用电器和两个用电器串联的电路图。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会观察实验现象,能从现象中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具有观察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连接电路、观赏动画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电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活动,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难点:认识电流的形成。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干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电铃、发光二极管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依据学案指导,利用桌面器材,先后两次连接电路分别使灯泡亮、电动机转。完成实验,并回答学案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