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阅读水循环示意图,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结合实际说出水循环对人类及地理环境的影响。3.水圈的组成特点。4.河流的补给方式及其与气候的关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河流的补给方式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基础梳理基础梳理一.水圈的组成1.地球上各种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组成:比例最大,还有,湖泊水和地下咸水,。3.地球上水危机的成因:陆地淡水仅占全球水体总储量的,且多以形式存在于地区,目前能供人类的很少。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概念:2.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内陆水循环;海上内循环。3、水循环的意义:(1)水循环维持了平衡;(2)水循环对圈层之间的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作用;(3)水循环不断改造着;(4)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发生等地理意义。课堂活动课堂活动活动1: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并回答:(1)完成A、D、C三处箭头。(2)填写图中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主备人答疑电话审核人审批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数ABCDEFG。(3)图中参与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主要是(填字母)。(4)图中水循环量最大的是,对人类最有意义的是。活动:2:如果用水超过水资源的更新速度,或者利用不当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就会导致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严重缺水,请问他们分别是哪种类型呢?活动3: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一般可分为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类型。我们的家乡主要是那种补给类型呢?当堂巩固当堂巩固(2008年江苏卷)读图,完成1~2题1.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A.1970年B.1980年C.1990年D.2000年2.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少,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A.年降水量增大B.上游围湖造田C.植被覆盖增加D.水土流失严重3.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周期最短的是A.湖泊水B.河流水C.冰川水D.地下水4.参与水体循环数量最大的水循环是A.海陆间循环B.内陆循环C.海上内循环D.生物水循环5.黄河下游地区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A.互相补给B.河水补给潜水C.潜水补给河水D.互不补给6.(2009年南通模拟卷)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以下活动。⑴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是。⑵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甲;乙;丙;⑶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地。⑷在图中②、③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②是;③是。⑸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用字母回答)、。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二课时)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联系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认识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学会运用图表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分析洋流的地理意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备人答疑电话审核人审批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数周仁升15298659853东O图A-091.洋流的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洋流的地理意义。基础梳理基础梳理一.洋流及其分布规律1.概念:海洋水沿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活动:1.图中洋流位于半球(南或北)2.实线箭头代表的是(寒流或暖流)3.虚线箭头代表的是(寒流或暖流)2.分布规律a.中低纬度:形成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呈逆时针。b.中高纬度:北半球形成以为中心的方向运动的大洋环流。c.南纬40°海域附近:形成环球性的。d.北印度洋海域:季风洋流(冬季:针,夏季:针)二.洋流的地理意义1.调节全球,影响沿岸气候。(寒流:;暖流:)2.影响的分布(1)寒流、暖流交汇的海域营养盐丰富,大量繁殖,形成大型渔场,如北海渔场、渔场、渔场。30℃28℃26℃(2)大洋东岸的亚热带南半球海域,因上升流将大量营养盐带至表层形成大渔场,如秘鲁渔场、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