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九章《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团结》教案(旧人教版必修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期作用①1949年初步建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②过渡时期起了重要作用性质1954年一届人大以后成为统一战线组织“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民主党派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目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意义标志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时期统一战线落实政策背景:“文革”时,统战政策严重破坏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结果:民主党派重新发挥主人翁作用爱国统一战线(1982年)组成: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任务:调动一切国内外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意义:密切了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关系,进一步完善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政策进入社会主义方法:进行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结果: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方式:到90年代初,已建五个省级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意义: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各族共同繁荣条件:正确的民族原则、政策。②从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落实政策,改革开放表现:发展乡镇企业和民族经济;建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少数民族经济成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