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流方向的规定。(2)掌握电流的单位及换算。(3)认识电流表并能正确地使用电流表。(4)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2.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电流表,及电流表的图形符号,并能正确地把电流表接入电路(2)利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强度。教学重点:1、电流方向的规定2、电流表的使用、量程3、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电流关系。教学方法:观察与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教学器材:教师演示器材:电池、导线、电阻、开头关、实验用的电流表。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在上一节课学习了电路,请同学们讲一下要形成一个简单电路必须有哪些部分组成?拿出一个电池请学生看电池分正负极,用测电笔对电路进行测验发现有正负极。指出:电路中是有电流通过的。电流方向:1、电流的形成。当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金属里的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2、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电荷又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把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当用电器接入电路时,电流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电源正极的方向流。二、电流强度提出问题: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做一面的实验。1.电流的热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的时候,导体都要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可以判定电流的存在,能不能判定电流的大小呢?演示实验:电流通过两个不同小灯泡的发光发热实验由以上两个实验可见:电流越大,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越多,灯也越亮。怎样表示电流的大小呢?(用水流类比法)2.电流强度是指电荷的流量。在不同的电器工作时,电路中流过的电流强弱是不同的。①电流是表示电流的大小的物理量,它的符号是“I”。②定义:把1秒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Q),叫做电流。③公式:I=Q/t④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1安=1库/秒,表示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库。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uA)。1安=1000毫安,l毫安=1000微安。)练习题:(1)变换单位:300毫安=_____安=______微安。(2)有甲、乙两条导线。10秒内通过甲导线某横截面的电量是40库,20秒内通过乙导线某横截面的电量是60库。哪条导线中的电流大?三、正确使用电流表既然电流有大小之分,那么如何来测定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呢?这时老师拿出电流表,让学生们看指出这就是专门测量电流强度的仪器——电流表。1.测量电流有专门的仪表——电流表。出示测电流的仪器种类:演示电流表、学生电流表、灵敏电流表。学生认识电流表:符号,接线柱,量程,刻度。2.幻灯显示,掌握电流表读数的方法。(1)提问:(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观察)①你怎样知道它是一只电流表?②它的零刻线在哪里?③它有几个接线柱?怎样使用接线柱?④当使用标有“+”“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最小刻度值是多大?⑤当使用标有“一”和“0.6”两个接线往时,量程是多大?最小刻度值是多大?(2)练习读数。①使用前,先要观察:确认是电流表;零刻线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值。②读数时,应由量程确认最小刻度值后再从指针位置读出结果。)③学生电流表有两个量程:量程3安时最小刻度0.1安,量程0.6安时,最小刻度是0.02安。提出问题:怎样将电流表接入电路中?电流表的使用规则(“两要两不”)。结合实验演示。(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介绍测超过量程的电流的危害(指针被打弯、烧坏电流表)。怎样知道被测电流不超过量程?先估计,后用大量程进行试触。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指导:电流表近似导线,电阻很小,形成短路,很大的电流会烧坏电流表。想想议议。指导:使用小量程测是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小误差。演示实验:两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实验过程:(1)两位同学将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