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学习目标】1.知道唐代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及其流变原因。2.引导学生透过中国古代小说形式的流变把握其背后的社会变迁,从而培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通过对本课的文学作品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明清小说的思想特点2.教学难点: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和史料价值3.教学疑点:明清小说兴起的社会原因。二.教材解读第一子目【传奇到与话本】1.“变文”:唐代城市的发展造就了城市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适合普通民众口味的文学形式。一些寺院为了宣传佛教思想,把佛经故事配上曲调,用通俗、生动的方式向大众宣讲,这种方式称为“俗讲”,而讲唱的故事称为“变文”。“变文”起初主要是佛经故事,后来产加了历史故事和现实内容。这对文人创作传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唐传奇(1)传奇:是唐人小说的通称,是成熟的文言小说,是文人创作的虚构故事,以言情为特色。(2)社会背景:①唐前期的百年大治,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②“俗讲”和“变文”的出现,对传奇的出现产生教大的影响;③统治者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文人辈出;④妇女地位有所改善、宗教的传播、唐中后期的动乱为传奇提供了题材。(3)评价: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宋元时期话本小说就是在变文和传奇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2.话本(宋)(1)话本是宋元时期主要的小说形式,最早的白话小说。(2)社会背景:①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②“说书”的流行。(3)特色:适应了下层市民生活的需要,模仿讲唱艺术的体裁,运用通俗的语言,大部分取材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下层市民的民主、进步思想。(4)意义:对后代的通俗小说、戏剧、讲唱艺术发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第二子目【明清小说】1.社会背景:①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②传统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提供了通俗文学样式;③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④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⑤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⑥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2.明清小说突出成就。(1)明清小说突出成就首先表现在数量繁多。长篇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用心爱心专心林外史》和《红楼梦》等白话小说为代表,短篇以白话“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文言《聊斋志异》为代表。(2)其次,明清小说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有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神魔小说(如:《西游记》)、世情小说(如:《红楼梦》)、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侠义公案小说(如《水浒传》)等。(3)再者,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明清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宽广,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和伦理道德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如《红楼梦》通过描写封建贵族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也是批判现实的力作。针对明清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风气,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4)明清小说创作的艺术水平高超,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方面。如在明清长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像诸葛亮、关羽、曹操、武松、鲁智深、宋江、孙悟空、猪八戒、范进、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刘姥姥……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3.中国古代小说的演变的原因。(1)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的历史文化,使古代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丰富的文学素材。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秦汉魏晋以来的神仙、迷信、方术、宗教、玄学等各种思想,惟及各种历史人物的轶闻琐事,为后世小说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