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掌握1889年日本宪法的颁布背景、内容、特点、性质、作用。2.理解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3.认识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1.重点:1889年日本宪法制定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2.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和影响。一、1889年日本宪法1.背景(1)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发动很多暴动。(2)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掀起“自由民权运动”。(3)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伊藤博文出任日本政府第一任内阁首相。2.目的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3.颁布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4.内容(1)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又宣称“天皇神圣不可侵犯”。(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3)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前者由皇族和华族组成,后者由纳税人选举产生,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有财产资格和年龄限制。议会权力很有限。(4)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辅佐天皇行使权力,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实际上成为国家的最高决策机关。5.评价(1)进步性①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也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②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2)局限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为天皇所掌握。《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1)从颁布背景来看: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式。(2)从内容上看: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3)从性质上看: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4)从影响来看:它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二、崛起为东方强国1.条件1(1)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宰割中国。(2)明治政府加紧推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2.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3.表现(1)经济上①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2)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3)外交上:1894年和英国签订条约,英国放弃治外法权,美国等国也同日本签订了类似条约。4.意义20世纪初,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侵占琉球①1872年,把琉球群岛变成自己的藩属②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把它变成日本的冲绳县侵略朝鲜①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②甲午中日战争后,朝鲜变成日本的殖民地侵略中国①1874年,侵入台湾,后获清政府50万两白银赔款②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③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20“学思之窗”,思考: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提示】由于幕府统治的腐败使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产生了富国强兵的思想,并积极投身到明治维新的过程中,实践着富国强兵的政策,使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最终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同时,富国强兵政策的贯彻也使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的道路,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评价明治维新[史料一]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答案提示】“告别旧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等。“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问题剖析]史料一实际分析的是明治维新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告别了旧日本”可以回答改革的积极作用;“尚未到达新日本”主要应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