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头颈部DSA一、血管剖析(一)动脉系统1.,颈总动脉及其分支右颈总动脉发自于右头臂动脉(或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常发自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约在两侧甲状软骨水平(C4水平)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时大脑半球供血的主要渠道,它自颈总动脉分叉后上行至岩骨的颈动脉外口,依此为界将颈内动脉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颅外段无分支且呈垂直走行;颅内段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岩骨段、海绵窦段、虹吸弯段和终末段等,于终末段分成了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分叉后,向前内斜过视交叉至大脑纵裂,向后上绕胼胝体与大脑后动脉分支吻合。沿途分支右中央支、前交通动脉、眶动脉、额极动脉、额前和额中动脉各2~3支、旁中央动脉和契前动脉各2~3支以及胼胝体动脉等。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中末分支,分叉后进入大脑外侧裂,在岛域附近分支。分支前端称水平段;分支后段称为侧裂段,分别自前向后分出上行支有额眶动脉、中央前沟动脉、中央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角回动脉和顶后动脉;下行支是颞极动脉、颞前动脉、颞中动脉和颞后动脉。额外动脉在第4颈椎处分叉于颈总动脉,主要分支自下而上分别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颞浅动脉和额内动脉。2,椎动脉系统是小脑供血的主要血管,它是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常分为两段:自第六颈椎横突孔上行至枕骨大孔间为颅外段,沿途发出多支脊髓动脉;从枕大孔的椎动脉孔入颅后改称为颅内段,先由延髓外侧转向腹侧走行。两侧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成基底动脉,沿脑干腹侧的中线上行终于脚间池,随机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颅内段椎动脉的主要分支自下而上为脊髓前、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主要分支为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二)静脉系统头颈部的静脉主要由颅内静脉、颅外静脉组成。1,颅内静脉由大脑深、浅两组静脉和颅后窝静脉系组成。硬膜静脉窦是将颅内诸支静脉引入到颅内静脉的通道。主要有上失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岩窦和蝶顶窦等。2,颅外静脉主要由面总静脉、枕静脉和耳后静脉组成。二、造影技术(一)手术操作1,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应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送入动脉(颈总动脉或颅内动脉)或椎动脉,其顶端一般插至第4~5颈椎平面,然后在导管内注入少量对比剂,经证实后即可造影。插管时将所选导管插至升主动脉弓,然后转动导管180°使导管的尖端缓慢地向后拉,使导管尖端抵达无名动脉开口处,然后旋转导管使导管尖端指向左(内)侧继续推进,使其进入右颈动脉。将导管直接插入无名动脉入口,旋转导管使其尖端向上,然后缓慢向后拉导管,导管进到左颈动脉开口处慢慢转动,并利用回抽和推动等操作技巧,应用反时针方向能有效地进入左颈动脉。颈外动脉常有超选择性导管。2,椎动脉任何一侧椎动脉插管造影均可获得全部椎基底动脉血管像。左椎动脉的开口部和左锁骨下动脉的上行段平行,一般应用左椎动脉插管。将导管推进至主动脉弓部,使导管尖端指向外上方,直指左锁骨下动脉,略向上推进,并旋转导管180°,使其尖端指向内上方进入左椎动脉,继续行进至第4~5颈椎水平,经少量对比剂推注证实椎动脉便可造影。右椎动脉因插管困难而较少应用。当左侧椎动脉狭窄、闭塞时则行右椎动脉插管造影。导管尖端进入无名动脉后,转动导管使其尖端指向外上方,继续向前插进5~6cm即进入右锁骨下动脉,再旋转导管使其尖端向上,略向后拉导管,使导管尖端进入椎动脉开口部,缓慢推进导管2~3cm即可。(二)造影参数选择选用浓度为50﹪~60﹪离子型对比剂或相应浓度的非离子型对比剂。主动脉弓造影时对比剂用量:总量20~25ml,流率12~18ml/s,压限450~600PSI;颈内动脉造影时对比剂用量8~10ml,流率7~8ml/s,压限250~300PSI;椎动脉造影时对比剂用量6~8ml,流率3~4ml/s,压限200~300PSI;颅外动脉总量10~12ml,流率5~6ml/s,压限250~300PSI;超选择性颅外动脉分支对比剂总量6~8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