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买保险也是大事xx下岗工人喻航经过十几年来的摸爬滚打,前两年终于开了间小型货运公司,还在海边旅游区支起一家小海鲜店。两处家业,里外二三十人,蒸蒸日上,有滋有味。2004年底,东南亚发生了海啸,喻航也在电视上看到了那些令人心惊肉跳的画面,对“毁于一旦”这个词有了深切的恐惧。他开始关注保险,并很快为自己名下的运输车辆、厂房、存货、店铺及打包机等投保了财产保险。喻航的员工不少都是亲戚朋友介绍来的,以前,他常担心万一这些人在工作期间出个意外什么的——比如打包时受伤、火灾、煤气爆炸之类,他该怎么处理。这一回,他毫不犹豫地购买了雇主责任险和员工意外团体保险。“花小钱省大事,这钱早就该花”喻航说。并不是所有企业的经营者都有喻航这样的远见与精明。2004年,云娜台风席卷xx沿海,使当地的财产损失超过150亿元,很多企业的厂房、机械以及存货损失惨重。但据xx保险业内估计,能够获得商业保险公司理赔的损失只有10亿元左右,其余的损失在台风来临前并没有任何的保险安排。台风肆虐的台州和温州,恰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在所有投保企业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投保相对充足,民营企业和私营个体企业则几乎挂零,其中一些小企业终被“云娜”扫荡得倾家荡产、关门了事。可以说,“云娜”为企业投保再次敲响警钟。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前不久发生在xx阜新孙家湾的矿难,凸显了高危行业保险意识的缺失。这么大的矿没办企业财产险。没办职工团体险。——“记者通过各种渠道证实,发生矿难的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的海州立井矿真的没有‘团单’,就连矿工的意外伤害保险都很少。”企业为何拒绝投保装修日益高档、计算机不断更新、办公车辆换了又换……家业越来越大,值钱的东越攒越多。可一旦遭逢不测,损失就会越发惨重,因此,买保险该是企业的大事。除了给“有形的”财富上保险,意外险、责任保险、养老保险这些针对“无形财富”的保险对企业的重要性,也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复杂程度的加深,日益凸现。比如:伴随人才竞争的加剧,企业有没有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已经成为第1页共5页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当企业高管人员个人品质对企业影响的不断增强,及其掌舵权利迅速提升时,弥补其一旦决策失误的“经理人职业责任险”就很有用;另外像一些公众餐饮、娱乐、游玩项目的经营者,为防止一旦出现群发性事故后身陷被动赔偿的局面,应当投保一份公众责任险……可现实中,企业买保险的情形并不令人满意。目前,国内投保财产保险的企业数尚不足企业总数的2%。投保责任险的企业也寥寥可数,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2004年我国责任保险业务共实现保费收入32.88亿元,仅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3.02%,而且负增长达5.59%,成萎缩之势。作为员工福利计划一部分的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极有限,目前全国有650多万人参加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有1.4亿职工参加的基本养老保险比,相形见绌。企业为什么对保险不感兴趣。风险意识不强。企业投保不足的原因多半在于存有侥幸心理,对潜在的意外风险等不以为然。另外,一些企业把保费支出视作一种成本而不是一种风险准备基金,无论是给财产投保,还是为员工花钱买保障,总是希望这份钱能“不打水漂”,甚至期望一年就把当年缴纳保费“赚”回来。这种心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对保险的非理性消费。据报道,“云娜”台风过后,xx省财产保险的保费飙升,可“一阵风”刮过没多久,企业家们的投保热情便又黯然回落。企业冷淡保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保险的有效供给不足。仍以经济大省xx为例。据中国人保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该省的财产保险产品基本上还是老三样——企业财产险、机动车辆保险和货运险,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远远没有达到琳琅满目和应有尽有的程度——产品大而全,缺少细分,价格也不尽合理。据悉,目前国外的财产保险品种十分丰富,涵盖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如英国的产险产品有8500个左右,美国市场也有数千个,基本上市场上需要什么产品,保险公司就能提供什么产品。而在这方面,不仅xx省产险市场,就是整个国内市场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服务的差距也很大。在成熟的保险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