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北京市101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152018-2019学年北京市101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硅B.铝C.氧D.铁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氯化钠B.二氧化碳C.氧气D.铜3.下列化学符号表示正确的是()A.氧化铁FeOB.2个氢原子C.镁离子D.碳酸钠4.下列关于甲醛(CH2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醛由4个原子构成B.1个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水分子C.甲醛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D.甲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金刚石用于钻头C.铜丝可用作导线D.氧气用于炼钢6.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循环如图所示,在X过程中关于氧气的作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支持人和动物的呼吸B.在燃烧中作燃料C.支持化石燃料的燃烧D.在食物的腐烂中作氧化剂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B.C.D.8.如图是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生成水的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是下列物质中的()A.B.C.D.CuO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爆炸一定伴随化学变化B.“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接触C.水基型灭火器灭火原理是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古籍图书、重要档案等着火,最好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10.微观视角认识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1:1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1.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电解水得到氧气水中有氧分子B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C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D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A.AB.BC.CD.D1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试管1中的气体可以作燃料B.试管1和2中气体的分子个数比约为2:1C.该实验说明,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3.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A滴入试管①中,A与B接触后,在试管②中的导管口处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下列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出现上述现象的是()A.稀硫酸和铜片B.稀盐酸和大理石C.水和氧化钙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14.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中含有的少量CO2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洗气B检验CO2是否集满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C检验一种气体是否为CO2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D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水,拧紧瓶盖并振荡A.AB.BC.CD.D15.控制变量是种重要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方案是()A、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比较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性(两者均易溶于水)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燃烧的温度是否须达到着火点(白磷着火点:40℃)A.AB.BC.C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6.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1)如图是首都博物馆展出的3件文物,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序号)。(2)出土的铁质编磬锈蚀严重,金饼却依然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1.0分)17.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依图完成下列问题:我国能源消费占比最大的化石燃料是______;除水能、风能、核能外,人们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还有______。(填序号)A.太阳能B.火力发电C.氢能D.潮汐能18.如图是居民家用燃气热水器示意图。根据此图回答:(1)某热水器以天然气为燃气。若完全燃烧3.2kg的甲烷,则消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kg。(2)如下表,1kg三种不同燃料燃烧产生CO2和SO2的质量。由表中数据可知,天然气是比煤更清洁的能源,原因是______。燃料燃烧产物质量/gCO2SO2汽油29005.0天然气25000.1煤250011.019.20.氢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