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2期2001年6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fXuzhouNorm.a]Uni.(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Vo1.27,No.2Jan.,2001运河与两宋国计论略曹家齐(浙江走学古籍所浙江杭州310028[美键词]运河;北采;南宋[摘要]两宋立国均仰赖运河。北宋定都无险可守之汴京,实迁就于运河漕运之便利,依靠运河雏持“强干弱枝立国之势。运河,尤其是汴河,漕运东南粮米、钱帛,不仅供养京师上百万官兵士庶,而且兼顾边防和竞匡所需。运河靖运之阻滞,是北宋亡国的重要原因。南宋将行都定于临安,运河也是重要备件江南运河对各地财赋之转翰,政令布迭之通畅,以厦沿岸地区之繁荣,成为南宋政权赖皿存在的基础,而浙东运河又成为对外贸易获取商税的重要通道。另外,盐税在两宋财政牧入中占很大比重,而运河足在食盐运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圈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425(2001)02—0104—04水运是中国古代王朝物资转输的主要方式,也是人员流动和政令布达之重要途径。充其航道者,除自然河流外.则是人工运河。隋开大运河后,运河便成为南北水运的主要航道,并在维系王朝政权存在与稳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说到中国历代王朝对运河之仰赖,并依靠漕运维护国运之长久,则莫若宋朝。两宋立国长达三百余年,为其他王朝所不及。三百余年中,运河一直充当其生命线。但由于两宋立国局势不同.运河之前后作用也有所区别。一、北宋时期北宋都城之确立,京师及边地物资之供应以及国势之衰微,均悬系于运河。公元960年,赵匡胤建宋代周,定都汴京,号东京开封府。此举虽系承五代四朝建都开封之基,然“开封地平,四出诸道辐辏”,“无名山大川之限,而汴、蔡诸水参贯其中,东错毂击,蹄踵交道,舳舻衔尾,千里不绝,四通五达之郊也。故其地利战-自古号为战场”_1]。建都于此,实与衩唐建都长安、洛阳形势大异。北宋定都汴京,原因虽不止一端.但最为重要的是汴京位于水陆交通之枢纽,接近东南财富之地,便于集运全国各地物资以养京师士庶和百万之兵。北宋建立后,为了彻底根除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跋扈之祸,以免北宋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采取了“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重点就是收夺兵权。宋初,一方面在收取武将兵权后,以枢密院和三衙分掌军权;另一方面,以文臣典兵权并充任地方行政长官。同时驻重兵于京师.挑选精兵,把地方藩镇中“骁勇者”选进京城,充实中央禁军。这样就形成一种“强干弱枝之势.以便随时都能够镇压地方叛乱。但军队需要粮食维持,中央既然集中了重兵.对粮食的需求便急剧增加.而北方地区自唐后期以来久遭破坏,早已不具这种能力。由于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要维持京师之供给,必须依靠南方之财富。这种形势在唐代就已形成。但受于当时政治军事的限制,又不可能将都城定于南方,仍须在北方中原地区建都,这就对交通运输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时的长安和洛阳.虽有历代建都的传统,但因战乱之破坏.河道湮废.已久不通漕运。只有汴京处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之地.尤其是诸河会聚,漕运十分方便。况且又经五代四朝之经营.已具备建都条件,北宋舍关中而都汴京,其主要原因即在于此。正所谓:“本朝惩五季之弊,举天下之兵宿于京师,名挂[收稿日期]2000-03—15[作者简舟]曹家齐(1966一),男-江苏丰县人,浙江大学古籍所博士后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于籍者号百余万,而衣食之给,一毫已上,皆仰县官(指皇帝)——非都四通五达之交,则不足以养天下之兵,此所谓以兵为险者也。夫以兵为险者,不可以都周雍,犹以地为险者,不可以都梁(指汴京)也。”[宋都开封,是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尤以水路交通最为发达。汴京可直接通漕者有四路,一日汴河.淮南路、江南路、两浙路、荆湖路的租籴,皆由此运至京师;二日黄河,陕西诸州菽粟经此沿流入汴,运至京师;三日惠民河,陈、颍、许、蔡、光、寿六州之漕米,由此入京;四日广济河,京东十七州之粟帛,即由此运至京师。另外,广南金银、香药、犀象、百货,陆运至虔州(今江西赣州市),而后水运至京师;川陕(峡)诸州金帛,自剑门列传置分辇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