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董仲舒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汉代儒学秦始皇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1、秦:焚书坑儒-----儒学受抑丞相李斯曰:“……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制曰:“可。”“始皇三十五年,书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余,皆坑于咸阳。”——以上均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你如何看待“焚书坑儒”?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专制统治。•“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之学•对外与匈奴“和亲”;•对内轻徭薄赋;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2、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想一想,黄老思想的实施有何影响?“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食”——《汉书·食货志》积极:●汉初社会经济迅速恢复●西汉社会的稳定消极:●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想呢?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确立正统地位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汉代的儒学是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中国有史以来,第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出了名的“书一个出了名的“书呆子”,非董仲舒呆子”,非董仲舒莫属。莫属。董仲舒这个“读书虫”,董仲舒这个“读书虫”,在景帝朝已经做了博士。……在景帝朝已经做了博士。……实际就是皇帝的学术顾问。知实际就是皇帝的学术顾问。知名学者董博士有一所花园套房,名学者董博士有一所花园套房,可他可他整天钻在书房里,研读儒整天钻在书房里,研读儒学学。春日,万紫千红开遍,看。春日,万紫千红开遍,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听不见。寒来暑往,听不见。寒来暑往,三年没有三年没有踏进后花园一步踏进后花园一步,因此,人们,因此,人们称赞他称赞他“三年不窥园“三年不窥园”。“三”。“三年不窥园”后来精炼为成语年不窥园”后来精炼为成语“目不窥园”。“目不窥园”。请思考:汉武帝采请思考: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哪些纳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主张?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君权神君权神授”授”天人感应”天人感应”1、下列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下列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为什么会提出这些主张?(目的?)为什么会提出这些主张?(目的?)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天人合天人合一”一”“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人一也。”材料二:‘‘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大一统”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五:“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是“天意”、“天志”的自然法规。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名和诸侯应该服从他,认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限田、薄敛、省役。材料六:““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发挥儒家仁政思想发挥儒家仁政思想目的:维护封建专制和和等级制度。目的:维护封建专制和和等级制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