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卷第4期非甾体抗炎药(NSAID)与环氧合酶(COX)张娜符晓华于才红张勇雷丽芳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长沙市410006)人类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简称NSAID)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具有确定的抗炎、镇痛效果,被广泛应用于风湿性疾病、炎性疾病、疼痛、软组织疾病和运动损伤的治疗,另外还用于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的预防。据统计,全球每天约有3千万人使用NSAID,国内,NSAID的销量仅决于抗感染药,位居第二。1NSAID的历史简介从1860年用化学方法合成了水杨酸(Salicylicacid)后,1899年德国Bayer药厂的HDffemann合成了乙酰水杨酸(a:5pirin)以来。一般可将NSAID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炎痛喜康等;第二阶段(70年代),如美洛昔康、萘丁美酮和尼美舒利;前体药,洛索洛芬钠、依托度酸等;第三阶段即90年代末研发出的塞来昔布和罗非昔布。无论是哪一阶段的NsAID,其作用机理均有类似性:①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该药物进入炎症组织与细胞膜,发挥抗炎作用;②能有效地减轻水肿、炎性渗出和疼痛;③通过发汗而降温,其解热作用是中枢性的。④大多数NsAID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血栓形成,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⑤个别NSAID兼有中枢性肌松作用(如氯丙诺嗪)或促进尿酸排泄作用(如奥丙嗪、二氟尼柳)。⑥抑制肿瘤增生:如肺癌、大肠癌和乳癌。无论哪一阶段的NASID,都不能消除致炎的基本原因,不能阻止炎症的发展,一旦撤药可能会使病情加重。而且有非常多而严重的副作用【1’2J。①胃肠道反应是NSAID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严重的胃出血或胃穿孔引。②肾损害,如肾功能不全(20%),急性肾功能衰竭(0.5—1%),急性间质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0.01—0.02%)。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均可见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保太松具有严重骨髓毒性。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瘙痒、荨麻疹、剥脱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⑥常引起头晕、头痛、嗜睡、耳鸣、耳聋、视力障碍、味觉异常、血压升高等。2前列腺素与NSAID因为NSAID类药物的副作用及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所以其药理机制都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直到1971年JohnVane报道了他的著名的研究结论:NSAID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NSAIDS的治疗作用及其主要副作用都是阻碍P岱形成的结果。前列腺素最早在人的精液中发现,并且误认为来自前列腺,因而称为前列腺素。后来发现它与一般激素不同,不是由特定内分泌腺体细胞产生的,除精囊外,肾、肺、胃肠道、心脏、动脉壁,甚至血小板都可合成前列腺素。大部分前列腺素都在局部合成,处于随时合成、随时作用并很快被灭活的状态中。只有一部分前列腺素可随血液循环。前列腺75万方数据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卷第4期素是人体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复杂的生物活性物质。同一种前列腺素在不同组织中的作用不同,同一种组织对不同的前列腺素反应也不同。前列腺素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包括A,E,F等,每种都有其各自的功能。它们主要与疼痛、发热、炎症及其它各种疾病的症状有关。’前列腺素的基本功能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①通过强化神经末梢对组织胺的敏感度而致痛。②使血管舒张或收缩。血管扩张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疼痛和炎症。如此亦使得疼痛介质(如组织胺、前列腺素)更易渗透到周围组织,而产生红肿痛热。血管收缩可帮助止血,它是机体保护自己免受出血的重要机制。通过增加局部血流量来提高局部体温。③具有白细胞趋化作用,加快白细胞运动至炎症部位,从而加快炎症反应及组织愈合。④收缩或舒张器官壁内的平滑肌。例如前列腺素可导致子宫平滑肌收缩,这是正常月经及分娩时必需的,但过度的前列腺素会导致原发性痛经。⑤增强血小板凝集的功能。⑥平衡胃肠环境,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⑦参与全身体温的调节功能。综上所述,NSAID的药理作用的确是阻碍PGS形成的结果。3环氧合酶(cycI∞xygenaSe,COX)的发现1990年Masfener等在试验中发现,给小鼠以细菌内毒素刺激,COX蛋白合成增加,而给于地塞米松,COX蛋白水平下调或不下调。他们推测,COx可能存在同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