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重症医学科第一章重症医学科收治范围第二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原则一、休克二、急性呼吸衰竭三、急性肾功能衰竭四、急性肝脏衰竭五、急性左心衰竭六、出凝血功能障碍第三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一、休克(一)低容量性休克(二)感染性休克(三)心源性休克(四)梗阻性休克二、循环系统(一)心脏骤停(二)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三)急性左心衰竭(四)恶性心律失常(五)高血压危象三、呼吸系统(一)重症哮喘(二)AECOPD(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四、消化系统(一)消化道出血(二)急性肝脏衰竭(三)急性重症胰腺炎五、内分泌系统(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二)低血糖昏迷(三)高渗性昏迷(四)甲亢危象出凝血功能障碍(一)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二)DIC九、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一)重度颅脑创伤(二)急性脑血管病(三)癫痫持续状态十二、突发高热第一部分院前医疗急救第一章院前医疗急救范围及流程一、院前医疗急救范围急危重伤病指各种若不及时救治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症状、体征、疾病符合急危重伤病标准。院前急救人员必须及时、有效地对上述急危重伤病患者实施急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救治。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1.指挥调度中心受理急救呼叫电话。2.接受指挥调度中心指令,2分钟内派出救护车。3.在途中,通过电话与患者或第一目击者联系,指导自救并进一步确定接车地点。4.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现场救治。5.告知病情、确定转送医院(向病人或第一目击者告知病情,联动“110”确定转送医院)。6.将患者的病情、救治情况及拟送达医院等相关信息报告指挥调度中心,建立抢救绿色通道。7.转运途中,陪伴患者身边,进行严密监护,确保途中安全。8.到达医院后,与接诊人员就病情与处置进行交接。9.完成任务,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急症的医院急诊科诊疗规范(一)休克。【紧急医疗救治原则】急救前移现场抢救合理转运绿色通道途中监护交接病情完成任务快速反应受理电话急救电话1.休克体位。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监测生命体征。3.立即建立静脉通路。4.补充血容量。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6.各种休克的个性化治疗。(1)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为快速输液,必要时可使用升压药;多发性创伤引起的休克在活动性出血未确切止血前不宜用快速补液纠正休克,复苏时须考虑采用“可允许低血压”策略。收缩压维持在80~85mmHg,如果是创伤性脑损伤平均动脉压维持在90~110mmHg。(2)过敏性休克的治疗:去除过敏原,抗过敏治疗。①保持气道通畅。②肾上腺素0.3~0.5㎎肌肉注射。③抗组胺药。(3)心源性休克治疗:可考虑强心治疗,如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休克,主要是电复律治疗;急性心脏压塞主要是心包穿剌。(4)感染性休克治疗:抗感染治疗和积极循环支持。(二)胸痛。【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一般处理。(1)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立即治疗致死性心律失常。(2)立即行心电图检查。(3)血流动力学评估。(4)心肺及腹部查体,注意触诊腹部是否有搏动性包块。(5)建立静脉通路,同时抽血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血电解质、血糖、肾功能、血常规等。(6)评估血管内容量,开始静脉补液。(7)动脉血气,床旁胸片。2.针对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胸痛患者的治疗。1)血容量不足:(1)配血,行术前准备;(2)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2)血容量相对过多:(1)张力性气胸一经诊断,立即排气。(2)心包填塞一经诊断,立即心包穿刺。(3)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相关):①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提高心率治疗;起搏治疗。②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立即给予电转复。(4)心源性休克(泵衰竭):①对于无肺水肿表现的患者,可适当补液。②经补液治疗血压无回升或开始出现严重休克的患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③镇痛。④无禁忌可考虑扩冠治疗。(5)大面积肺栓塞:①补液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②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立即开始肝素治疗。3)血容量相对过多伴有正常或升高的血压。(1)体位为半卧位或坐位。(2)利尿。(3)镇痛。(4)扩冠治疗。3.针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胸痛患者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