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氧气雾化吸入须知VIP免费

氧气雾化吸入须知_第1页
1/9
氧气雾化吸入须知_第2页
2/9
氧气雾化吸入须知_第3页
3/9
儿科健康宣教氧气雾化吸入须知氧气雾化吸入的原理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为什么要雾化吸入维持呼吸道粘膜的潮湿度稀释呼吸道的分泌物,使痰液容易咳出减轻粘膜水肿、局部刺激、充血、发炎增加肺泡之换气及促进心肺功能雾化吸入的正确方法将药物加入指定的雾化器连接氧气管使用氧气湿化瓶的氧流量需打开至5L/分,使用减压阀的则需开至2L/分即可将雾化器垂直并紧贴口鼻进行雾化吸入易饭前及睡前进行雾化做完雾化可配合姿势引流、叩击、咳嗽等方法,使分泌物更容易排出雾化器以清水清洗干净后擦干或晾干使用,勿与其他病人交替使用,避免交叉感染认识喘息样支气管炎什么是喘息样支气管喘息样支气管炎仅系一临床概念,是指一组有哮喘表现的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而言,是一临制定日期:2014-03-05儿科健康宣教床综合征,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性支气管感染。肺实质很少受累,其中部分病儿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由于乳幼儿气管、支气管比较狭小,易因感染或其他刺激而加重。另外,患儿有过敏体质因素,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小支气管痉挛或肿胀,而产生喘鸣。因此,有人认为本病患儿有一部分是婴儿期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或轻型哮喘。症状体征有哪些1.年龄发病年龄较小,多见于l~3岁小儿。可有湿疹或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史。2.一般表现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病情大多不重,有低度或中度发热,仅少数病儿出现高热。呼气时间延长、伴喘鸣音和粗湿啰音,喘息无明显发作性。经治疗后,在第5~7天上述症状明显减轻。3.喘息多在夜间或清晨加重,咳嗽以刺激性干咳为主,哭闹后咳喘均加重。可出现发绀。部分患儿可出现心力衰竭。4.预后部分病例复发大多与感染有关。近期预后大多良好,到3~4岁时复发次数减少。但是有部分病例远期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平时要注意那些1.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或哭闹。做好生活护理,保持患儿安静、舒适。小婴儿应多怀抱,平卧时抬高头肩部。2.饮食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饱。小婴儿要求少量多餐,喂奶后轻拍背部。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尽量减少探陪人员。4.药物雾化可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雾化时勿让患儿入睡。多拍背,使痰液松动。鹅口疮的防范何谓鹅口疮新生儿鹅口疮是由于感染白色念珠菌所致。新生儿期的真菌感染较常见,其中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为常见,而鹅口疮占新生儿粘膜念珠菌感染的首位。主要与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此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亦是诱发制定日期:2014-03-05儿科健康宣教鹅口疮的重要原因。一般预后良好。哪些情况可引起感染鹅口疮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临床表现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治疗及护理由于弱碱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故可用2%-5%的苏打水清洗口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每毫升含制霉菌素5~10万单位的液体涂局部,每天3次即可,涂药时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以后涂药,以免冲掉口腔中的药物。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要到医生处咨询。预防饮食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乳铁蛋白能抑制口腔中白念珠菌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氧气雾化吸入须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