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共享。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1(一)如何解决低年级学生唱读问题第1页共41页第一、老师要常常范读、领读。其次、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学有所仿。第三、运用多种朗读形式。第四、重点训练每句话最终一个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第五、以“说”带“读”,以“说”促“读”。第六、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第七、树立榜样,多表扬不唱读、读得好的学生。(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堂应变实力1、读透教材、了解学生。研读每个学段教材的特点、教学的要第2页共41页求,严格根据要求设计教学。了解每个学龄段学生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支配合适、合理的教学环节。2、仔细设计教学方案。在备课过程中,不按部就班,不一味仿照优秀,依据自身对教材、对学生的理解,根据课标的要求,设计符合自身、符合自己学生、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素材的选取,要有新意、接地气,让学生感到新颖、感到熟识,让学生喜爱的素材才更能让学生理解,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3、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深谙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完全不用背的形式,做到自然流露的程度。这样才能全身心的关注课堂、关注学第3页共41页生。注意课堂生成的学习机会,有问题刚好订正,让学生刚好改正错误。有新的学问点的生成,刚好指出,作为新的学习点让学生积累或者练习。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2《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宠爱之情。全文有三个自然段,每一段视察角度、视察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其次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第4页共41页队形改变。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宠爱之情。教学重点为相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子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生字;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留意“一”字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漂亮的季节,相识自然段。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很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围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第5页共41页写字。本课要求学生驾驭3个偏旁,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偏旁,偏旁的学习和驾驭对于学生识记字形和理解字义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三个偏旁是由以前学过的字改变而来的,引导学生视察比较字变成偏旁后的差别。渗透多种识字方法,降低难度,如:熟字加一加、熟字组新词。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充分沟通,力求做到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巩固撇、捺写法的基础上,本课要学写新笔画横撇,老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效果显著。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仔细。2、朗读指导。正确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注轻声的读第6页共41页法,老师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凉了、黄了、叶子、来了”这几个词语中两个字前后轻重的改变。借助拼音读准“一”的变调。如“一片片、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采纳对比读的方式分别读不变调和变调的一串词语,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变调带来的音律美。3、理解运用。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便于学生建立秋每天气见凉,树叶变黄的直观感知。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从“天气、树叶、天空、大雁”这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特征,通过动作演示朗读的方式,体验和感受景物的改变,体会秋第7页共41页天的情趣。4、课后练习。学生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大部分学生能理解段落含义,仍有极个别同学不会数段落。二、胜利之处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胜利之处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