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心搏呼吸骤停是临床最紧急的情况心肺复苏术(CPR)是对此采取的最初的急救措施,包括基本的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和持续生命支持(PLS)三部分。复苏的成功,并非仅指心搏和呼吸的恢复,而必须达到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因此改为心肺脑复苏(CPCR)。心跳骤停的判断:⑴意识丧失⑵呼吸停止⑶脉搏消失⑷面色苍白、大脑反射消失⑸瞳孔散大、肌力零级、强刺激无反应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1、室颤2、心电机械分离3、心室静止心肺复苏的目的心肺复苏的目的防止突然、意外的死亡,而不是延长无意义的生命,复苏的成功最终必须达到恢复智能,复苏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经功能的恢复。(1984年,美国心脏学会就提出复苏全过程为:心肺脑复苏即CPCR)早期生存链早期生存链早期识早期心早期体早期高别求救肺复苏外除颤级生命支持成人基本生命支持(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LS)BLS)即CAB,要求在4分钟内进行,2000年心肺复苏国际指南中,将体外除颤(D)提早到现场心肺复苏,即将现场CPR拓展为CABD。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即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将基本生命支持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2010年指南: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恢复自主循环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胸外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研究实验证明,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会降低存活率,因此,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延误或中断按压。2010年指南:强调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1、按压速率:至少每分钟100次2、按压幅度:至少5cm(成人)3、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4、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5、避免过度通气成人基本生命支持(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LS)BLS)一般情况下,心脏停跳4秒以上,病人可出现黑朦,10-20秒者,可发生晕厥和抽搐,称阿斯综合征,接着出现叹息样呼吸及紫绀,20-30秒后呼吸停止,45秒后瞳孔散大,1-2分钟瞳孔固定,4-6分钟后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一、恢复循环(一、恢复循环(CC))胸外心脏按压术作用机制:1、心泵机制位于胸骨与脊柱间的心脏被挤压,动静脉瓣关闭,防止血液回流到心脏,同时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开放,心脏内血液向前流动;放松时心脏恢复舒张状态,产生吸引作用,血液回流充盈心脏。一、恢复循环一、恢复循环2、胸泵机制胸外按压时,胸内压升高,胸腔内的心脏和血管床的压力也随之升高,由于静脉系压力较低而且有静脉瓣存在,而动脉系压力较高,因而在按压时,胸腔内静脉关闭,动脉保持开放,产生一个前向血流,放松时,胸内压下降,静脉管腔开放,血液可从静脉回流入心脏。一、恢复循环一、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按压位置:剑突与胸骨交界处向上二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2、按压深度:至少5cm。3、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4、按压与放松时间:1:1。5、按压与吹气比:30:2。一、恢复循环一、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标志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维持在60mmHg以上;皮肤颜色转红;眼睫毛反射恢复;瞳孔缩小;自主呼吸恢复;一、恢复循环一、恢复循环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⑴脑死亡:深度昏迷,对疼痛刺激无任何反应,无自主活动,自主呼吸停止(15分钟无呼吸)瞳孔散大固定,脑干反射消失,脑电图平波。⑵心肺复苏时间>30分钟患者仍无心跳,脉搏,考虑患者已心脏死亡,可终止复苏。一、恢复循环一、恢复循环注意事项:胸外按压时,患者需要平躺在地板或硬板上.胸外按压时,手指不可压于肋骨上,以免造成肋骨骨折.胸外按压时,用力需平稳,规则不中断,压迫与松弛时间各半,不宜猛然加压胸外按压时,施救者应跪下双膝分开与肩同宽,肩膀应在患者胸部正上方,手肘伸直,垂直下压于胸骨上.心肺复苏术开始后不可中断7秒钟以上(上下楼等特殊状况除外).因为每一次的压缩只有正常心搏量的1/3~1/4.紧贴胸骨之手掌根不可移开伤患胸部或改变位置以免失去手的正确位置.(位置准确)若现场只有一位急救员,没有其他人可以寻求支援,必要时此急救员应先为患者施行1分钟有效的CPR后再寻求支援.按压力度:至少5cm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