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是指嗅、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极其神经节。包括10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原发于周围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损害的疾病。最常见的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单神经麻痹、脑神经和脊神经均可受累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因病理](1)病毒感染(2)面神经缺血病理改变早期面神经水肿、脱髓鞘、严重者轴突变性临床表现:急性起病、1/2患者48h达高峰,一般不超过5天达高峰,表现面神经周围性麻痹,额纹消失或变浅,眉弓低,眼睑闭合不全Bell现象阳性或闭合乏力,即睫毛征阳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味觉和腺体分泌障碍。膝状神经节处病变:外耳道带状疱疹、耳痛、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腺体分泌障碍,称为Hunt综合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起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GBS综合征:双侧例周围性面瘫及其它脑神经受损,四肢弛缓性瘫,C、S、F蛋白细胞分离。2、中耳炎、迷路炎等可并发耳源性面神经麻痹,但有耳症状。中颅凹颅底骨折、并发面神经麻痹、但有外耳流血和流出C、S、F。3、颅底转移癌:除面瘫外,尚有其它脑神经麻痹。4、桥脑小脑脚病变:听神经瘤、胆脂瘤、脑膜炎[辅助检查]面神经肌电图:面神经失神经支配,潜伏时延长,M波幅降低。[治疗]减轻面神经水肿、改善供血、营养神经1、皮质激素:prednison30mgg·dpo2、抗病毒:阿昔洛韦0.255-6次/日。3、理疗4、营养神经VB1、VB12、肌氨肽苷等。5、针灸6、预防眼部合并症:眼罩、眼药水。[预后]轻度面瘫:2-3W恢复中度面瘫:3-6月恢复重度面瘫:1年内恢复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为自身免疫介导的急性周围神经病[流行病学]GBS年发病率为0.6-1.9/10万,男性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率高。[病因及发病机制]GBS确切病因不清,可发生于感染性疾病或疫苗接种后△与某些病毒感染有关:与空肠弯曲菌(CJ)、巨细胞病毒(HIV)、EB病毒、肺炎、支原体、乙肝病毒(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感染有关。[临床表现]1、前躯症状:病前1-4周有呼吸道、胃肠道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2、运动障碍:A急性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常从下肢开始近端重于远端,数日达高峰,重者3-7天达高峰,四肢完全瘫痪。B脑神经瘫,常见双面瘫,舌咽迷走神经麻痹(球麻痹)、动眼、滑车、外展、舌下、付及三叉神经也可受累,感觉神经不受累(1、2、8脑神经)C呼吸肌麻痹,往往与球麻痹同时出现,病情危重,开始呼吸表浅,咳痰无力,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呼吸停止。3、感觉障碍:主观感觉障碍:肢体麻木、刺痛、蚁走感、烧灼感。客观感觉障碍:套状、袜状痛觉减退或膝肘以下痛觉减退。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改变出汗多、潮红尿潴留肠梗阻GBS变异类型:(1)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为纯运动型,特点是病情重,多有呼吸肌受累1-2天内达高峰,四肢完全弛缓性瘫痪,预后差,病残率高。(2)Fisher综合征:认为是GBS变异型,表现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和深腱反射消失三联征。(3)脑神经型:[辅助检查]1、心电图、严重病例可出现心动过速、T波低平、甚至严重心律失常,奔马律。2、电生理:示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失神经或轴突变性的证据,早期仅有F波或H反射延迟或消失,F波异常代表神经近端或神经根损害,对GBS诊断很有意义。3、C、S、F检查,病后1~2周后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细胞数多为正常,少数可达20-30×106/L。一般蛋白细胞分离4-6周达高峰。[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病前1-4周感染史△急性亚急性发病,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双侧脑神经瘫△末梢型感觉障碍△C、S、F蛋白细胞分离△电生理早期F波或H反射延迟等。2、鉴别诊断1、GBS与低钾型周期性瘫痪鉴别表要点GBS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病因病前感染史低血钾、或甲亢病程急性-亚急性发病起病快、数小时—1天2-3天恢复呼吸肌麻痹可有无脑神经麻痹可有无感觉障碍可有无CSF蛋白细胞分离正常电生理检查早期F波或H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