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PEDIATRICS中文版2006年10月第1卷第1期综述国内和国际的哮喘指南建议,依据哮喘严重度的评估结果和记录对病人予以相应的处置。然而,一些研究显示,临床实践中在儿童中应用严重度评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近,已引入哮喘控制以评估当前治疗的充分性和获悉哮喘处置情况。本文中,我们回顾了严重度评估的应用及其局限性和已应用于儿童的哮喘控制测定工具。对于未经治疗的哮喘患儿,进行严重度评估;对于已接受治疗的哮喘患儿,应用控制评估以指导治疗方案。这一评估体系应用前景良好,可用以修订治疗措施以改善哮喘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关键词哮喘(asthma);评估(assessment);哮喘严重度(asthmaseverity);哮喘控制(asthmacontrol);儿童(children)缩略语NAEPP=NationalAsthmaEduca-tionandPreventionProgramGINA=GlobalInitiativeforAsthmaFEV1=forcedexpiratoryvolumein1secondATAQ=AsthmaTherapyAssess-mentQuestionnaireACT=AsthmaControlTest摘要儿童哮喘严重度和控制状况的评估BarbaraP.Yawn,MD,MSca,SusanK.Brenneman,PhDb,FeliciaC.Allen-Ramey,PhDb,MichaelD.Cabana,MD,MPHc,LeonaE.Markson,ScDbaDepartmentofResearch,OlmstedMedicalCenter,Rochester,Minnesota;bOutcomesResearchandManagement,Merck&Co,Inc,WestPoint,Pennsylvania;cDivisionofGeneralPediatrics,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Francisco,California42YAWNetal哮喘是最常见的儿童慢性疾病,在美国有480万以上的小儿罹患此病,致使患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1]。已颁布的国内和国际的哮喘指南有助于该常见疾病的管理[2~8]。哮喘指南的基本要素是评估哮喘“严重度”,描述潜在的疾病状态。指南根据评估的哮喘严重度决定适当的治疗药物、症状监测的频度和方法、肺功能测试、患者教育和哮喘管理计划的内容。对内科医师哮喘诊治工作的研究发现,哮喘指南未被完全采纳[9~15]。理解指南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的难度,可能是实践与指南脱节的原因[16,17]。最近,定义哮喘“控制”为哮喘患者对其当前治疗的反应,已将其引入以作为一种评估当前哮喘治疗的充分性和获悉哮喘处置情况的方法。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即评估其哮喘控制情况,因此可能更易于使医师、患儿和家长在哮喘管理计划中取得理解和合作。本文中,我们回顾了儿童哮喘严重度和控制概念的发展及其局限性,指出将这些概念转化为常规的基本诊治可能需要克服的潜在障碍。本综述以发表的医学文献和作者的经验为基础,试图将目前的哮喘处理建议应用于临床实践。我们搜索1996-2005年间Medline收录的相关英语论著,所用的检索词为“哮喘和儿童”、“哮喘和严重度”、“哮喘和控制”、“哮喘检测”、“FEV”、“肺功能测定”、“患者管理”和“疾病管理”。其他资料包括:这些文章中所引用的论文、国内和国际的哮喘诊治指南以及其他得到认可的参考文献。哮喘严重度测定哮喘严重度测定的进展自1991年国内哮喘教育和预防项目(NAEPP)首次颁布哮喘诊治指南以来,哮喘严重度的概念已有一定发展。在1991年时,最初的哮喘严重度分级依据症状、发作频度和学校出勤(对孩子而言)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运动耐受程度(良好、下降和很差)和肺功能测定也包括在严重度评估中。所有测定均在开始哮喘治疗前进行。在确定治疗方案后,则依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疗程来评估严重度。对每一级别哮喘严重度的特征只予以概述,因为哮喘具有可变性,所以患儿可能存在一个级别以上的严重度重叠[2]。1997年版的NAEPP哮喘指南[2]引入了间歇和持续哮喘概念,随之将哮喘严重度重新如下分级:轻度-间歇、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表1)。其分级依据症状频度(日间或夜间)、活动度受限、呼气峰流速和日间-夜间峰流速变异率。同样,相关检测也始于治疗前,以测值所达到的最表1依据治疗前临床特征评估哮喘患者的严重度分级[2,4]症状夜间症状肺功能1级:轻度-间歇≤2次/wk;发作间期无症状和PEF正常;短暂发作≤2次/moFEV1或PEF≥80%预计值;PEF变异率<20%2级:轻度-持续>2次/wk,但<1次/d;发作可能影响活动>2次/moFEV1或PEF≥80%预计值;PEF变异率为20%~30%3级:中度-持续每天有症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