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一、资讯下载相关文学常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春秋左氏传》就是解释《春秋》的著作。传:解释经文的著作。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史记》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2.相关背景:问题一:请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分析课文。讲读课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事情经过――事情结果――庄公十年;鲁国长勺;曹刿、鲁庄公、乡人、双方军队;齐师伐我,公将战;长勺之战;鲁国以弱胜强,齐国战败。问题二:你能理清事件的发展线索吗?讲读课文①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交战——评战②曹刿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问题三:围绕着“论”字,在战争的前前后后,曹刿做了什么分析?讲读课文战争胜利的因素战略因素:战术因素:反攻时机—彼竭我盈追击时机—辙乱旗靡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有利阵地—战于长勺问题四: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实质是什么?这说明了作战中的什么问题?讲读课文实质:竭尽全力为百姓办实事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问题五:你认为曹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对文中作为陪衬的鲁庄公的形象又是怎样认识的?讲读课文曹刿: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军事上稳重果断,有爱国心和责任感鲁庄公: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但能够听从正确的建议和指挥,虚心求教,虽平庸,但不昏庸1、鲁庄公是明军还是昏君?2、我们从曹刿的身上可以学到什么?反思与探究参考: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应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能放手让曹刿正确指挥,还向曹刿询问战争如此进行的理由,说明他跟昏君还是有区别的。1、你还知道历史上的哪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延伸与拓展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2、找出与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成语。齐人三鼓望其旗靡彼竭我盈小信未孚惧有伏焉故克之三而竭观其辙故逐之难测也未能远谋——一鼓作气——所向披靡——恶贯满盈——深孚众望——危机四伏——克敌制胜攻无不克——殚精竭虑精疲力竭——南辕北辙重蹈覆辙——逐鹿中原追亡逐北——高深莫测心怀叵测——深谋远虑足智多谋主旨:主旨: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文中以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文中以曹刿为中心人物,重点刻画了他在战前、战中、战曹刿为中心人物,重点刻画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塑造了曹刿有勇有谋,有远见卓识和超后的表现,塑造了曹刿有勇有谋,有远见卓识和超凡的指挥才能的形象。凡的指挥才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