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曹刿论战》学案【基础存盘】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曹刿( )小信未孚( )辙乱( )望其旗靡(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 今义: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 今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神弗福也B.公将鼓之C.愿为市鞍马 D.无鲜肥味道之享4.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惠/未遍,民/弗从也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战,勇气也。A.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B.实是欲界之仙都。C.中轩敞者为舱。 D.彼竭我盈,故克之。 【课内精读】阅读《曹刿论战》全文,完成 6~9 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驰之”,反映出鲁庄公的鄙陋,见识的短浅,也反衬出曹刿的“远谋”。B.曹刿的两个“未可”,洁净利落的语言,突出了曹刿在战场上胸有成竹,指挥若定。C.“齐人三鼓”而后鼓,说明曹刿在作战中避敌锋芒,养我军锐气。“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再追击,说明曹刿考虑周详,做到知己知彼。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可以看出曹刿历经战争,在战场上过于保守谨慎,而这也成就了这场以小战大战争的胜利。8.曹刿是一个具有“远谋”素养的人,选文在战斗的过程中是怎样表现其“远谋”的? 9.鲁庄公之“鄙”,在作战全程中暴露无遗,但作为一国之君,鲁国最终取得全胜,是值得庆幸的。站在鲁庄公角度谈谈,这篇文章给了你怎样的有益启示。 【拓展阅读】展喜犒师齐孝公①伐我北鄙,公②使展喜犒师……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③,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④,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敞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选自《左传》)【注释】①孝公:齐国国君。②公:指鲁僖公。③周公、太公:周公,姬姓,名旦;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