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洋河新区洋河医院---刘金秀副主任医师•概述•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有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和胰岛素相对缺乏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时会出现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时会出现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以及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诊断要点•典型病例具有多食、多饮、多尿及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症状,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无典型症状,需进行口服葡萄糖(75g)耐量试验,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mmol/L及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有一项不符,需重复一次试验。药物治疗•1.用药方案始终执行的治疗标准是血糖达标,即空腹血糖小于等于6.1mmol/L,餐后血糖小于等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2型糖尿病所有治疗应基于科学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超重和肥胖者首选二甲取胍,如果治疗不理想则应该加用其他口服药,仍不理想则使用胰岛素。•对于正常体重的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任何一种降糖药,如果3个月不达标应开始胰岛素治疗。•2.治疗药物的使用•(1)二甲双胍:0.25~0.5g,一日2~3次,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餐前、餐中、餐后即服均可,效果不理想,加用格列本脲或格列吡嗪。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胃胀等消化道症状及体重减轻,一般无需处理,2~4周后可缓解,或行减量;罕见乳酸性酸中毒,应立即停药,按急症处理。以下情况应禁用或停用•①10岁以下儿童、80岁以上老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肝肾功能不全者或肌酐清除率异常者;•③心功能衰竭(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严重心、肺疾病;•④严重感染或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等;•⑤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有或无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⑥并发严重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眼底病变;•⑦需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检查前应暂停用本品3~7天;•⑧对本品过敏者。•(2)格列本脲:1.25~5mg,一日2~3次,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最大剂量为每天15mg,餐前20分钟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反应,症状较轻可以进食者,立刻进食含糖食物直至症状缓解;严重不能进食者,需送至医院静脉推注葡萄糖液;少见皮疹、严重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等,若有发生,停用该药,对症处理。以下情况应禁用或停用•①1型糖尿病、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者;•②严重的肾或肝功能不全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对本品及其他磺酰脲类、磺胺类或赋形剂过敏者。•(3)格列吡嗪:2.5~l0mg,一日2~3次,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最大剂量为每天30mg,餐前20分钟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参考格列本脲。•(4)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出现急性、慢性并发症时须用胰岛素治疗。动物胰岛素有短效制剂和长效制剂。•不同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不同,需行个体化调整。一般每公斤体重每天需0.4~0.8单位,分三次于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若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与睡前加用长效胰岛素。•剂量分配比例可从以下方案开始,早:中=2:1;晚:睡前=2:1;(早十中):(晚十睡前)=2:1。•常见低血糖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可以进食者,立刻进食含糖食物直至症状缓解;严重不能进食者,需送至医院静脉推注葡萄糖液;少有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需对症处理,换用其他胰岛素制剂,必要时行脱敏治疗。•未开瓶使用胰岛素应在2~8℃条件下冷藏保存。•已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注射液可在室温(最高25℃)保存最长4~6周,冷冻后的胰岛素不可使用。高脂血症•概述•高脂血症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TG等成分的异常,包括高胆固醇常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