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前通练一1/424.下列改革中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决定性措施是()A.王安石推行均输法、市易法B.孝文帝禁穿胡服,改穿汉服C.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D.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答案D25.《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B.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C.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D.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26.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材料意在说明唐朝()A.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B.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C.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D.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藩镇割据时儒学的发展问题.唐初国子祭酒一职基本上都是大儒担任,而唐德宗以后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说明动荡时期,儒学受到冲击,地位下降,武将逐渐受宠.【解答】本题题干表述的是藩镇割据时担任国子祭酒一职的官员从基本上由大儒担任发展到部分由藩镇军将兼任,反映了儒学地位在下降.B符合题意.A项错.题干不能体现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C项错.题干未涉及佛道问题.D项错.科举制度在隋唐时创立并完善,有利于儒学发展,明清时才逐渐僵化.故选B.27、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在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雇工商人占人总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成都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明代苏州地区D.清代的洛阳地区【答案】C考点:资本主义萌芽。表中的工人和商人已占总人口的40%。明代时商人可以捐官,其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造成商人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经商人数激增。明代江南地区为了应付海外西、葡、荷贸易的需要,所以工业发达,工人人数也大量增加。286、杜甫有“锦官城外柏森森”诗句,锦官,三国蜀汉王朝时已设有此官并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故成都又别称“锦官城”。下列关于古代锦官和蜀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蜀锦主要用于宫廷和皇室用品B.蜀锦主要是面向市场生产C.锦官主要是监督蜀锦的生产D.蜀锦代表了当时四川手工业生产最高水平【答案】B考点:手工业的发展。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三国蜀汉王朝时已设有此官并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的信息可以看出这属于官营手工业,结合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前通练一2/4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主要满足宫廷和皇室的需要,产品不面向市场,故B项表述错误,因此答案为D项。29、“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平“百姓的称呼。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故称之为“布衣将相”,当时“布”的主要材料是A.绸B.麻C.棉D.绢【答案】B考点:古代手工业。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古代的布实际上是麻布,材料是麻,故选B。30.某一学生笔记: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并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此会议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七大答案A31.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指出: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深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对这份声明解读不准确的是()A.日本承认只有一个中国B.日本承认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并承担罪责C.中日两国结束新中国成立以来B长期敌对的历史D.《声明》的发表同中美关系缓和有密切关系答案32.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该刊物创办时()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②有可能介绍德国制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