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救治及护理第一节概述•概念: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量导致功能或组织损害而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称为中毒。•急性中毒--短时间内接触大量毒物可致急性中毒。表现为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如不及时积极治疗可能危及生命。•慢性中毒--主要由于长时间反复接触小量毒物引起,多见于职业病。主要原因:•食品加工和保存不当•消费者缺乏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和鉴别有毒动植物的能力,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投毒或误食化学性有毒物质。•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能力薄弱。二、毒物的种类1、工业性毒物•强酸碱--浓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浓氨水等•有机溶剂--甲醇、乙醇、汽油、煤油、四氯化碳等•刺激性气体--氨、氯、二氧化氮等•金属盐--铅、汞、砷(砒霜)、镉、钡、铊等•窒息性--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CO、H2S、氰化物等、杀鼠剂等。二、毒物的种类2、药物--麻醉镇静剂、阿托品类等。3、农药--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氟、磷化氯等。4、有毒动植物•动物--河豚、蛇毒、鱼胆、蜂蝎毒、甲状腺组织等。•植物--毒蕈、曼陀罗、钩吻、木薯、四季豆等。5、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被致病性肠道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三、中毒的原因1、职业性中毒•生产过程发生意外•保管、使用过程发生意外•运输过程发生意外2、生活性中毒•误食有毒食物及毒物•药物过量•有意服毒•使用过程发生意外四、毒物的吸收、代谢与排泄毒物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人体作用于靶器官和组织产生中毒表现肝脏:氧化、还原、水解或结合等代谢后,大多毒性降低,但少数可出现毒性增加或仍保持原形。肾脏肠道汗腺唾液乳汁气体及易挥发毒物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五、中毒机制1、局部刺激、腐蚀作用:强酸、强碱使局部组织脱水、变性、坏死。2、缺氧: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氰化物等窒息性毒物通过不同的途径阻碍氧的吸收、转运和利用。3、麻醉作用:有机溶剂(苯类)和吸入性麻醉药(乙醚)有强嗜脂性,以及镇静剂作用于脑组织造成脑功能抑制。4、抑制酶的活力:氰化物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重金属抑制含巯基酶。5、干扰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四氯化碳经氧化去氯产生自由基,使肝细胞膜中脂肪酸过氧化而导致线粒体、内质网变性、肝细胞坏死。6、受体竞争:如阿托品阻断胆碱能受体。六、诊断(一)病史资料(1)有无毒物接触史,出现症状的环境状况。(2)与进食的关系,有无不洁食物进食史。(3)有无群体类似表现的发病现象。(4)患者身边有无可疑的毒物包装(将剩余食物,呕吐物、包装物保留送检)(5)患者发病前的情绪状况及家庭社会环境。询问中毒病史怀疑一氧化碳中毒:了解病人卧室有无炉火及烟筒?同室人情况怀疑一氧化碳中毒:了解病人卧室有无炉火及烟筒?同室人情况怀疑职业性中毒:询问职业、工种、工龄,接触毒物的种类和时间、环境条件、防护措施及是否发生过中毒事故怀疑职业性中毒:询问职业、工种、工龄,接触毒物的种类和时间、环境条件、防护措施及是否发生过中毒事故对无明确接触史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抽搐、昏迷、休克、呼吸困难等,都应想到中毒的可能对无明确接触史的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抽搐、昏迷、休克、呼吸困难等,都应想到中毒的可能怀疑服药过量询问既往有何疾病吃什么药及药量等怀疑服药过量询问既往有何疾病吃什么药及药量等怀疑食物中毒询问进食的种类、来源和同餐人员发病情况怀疑食物中毒询问进食的种类、来源和同餐人员发病情况怀疑服毒自杀询问发病前精神状态,自杀现场有无空药瓶、药袋或剩余药物及标签等怀疑服毒自杀询问发病前精神状态,自杀现场有无空药瓶、药袋或剩余药物及标签等注意注意(二)典型临床表现(1)皮肤黏膜•烧灼伤--强酸碱直接接触•发绀--亚硝酸盐、麻醉剂等•黄染--毒蕈、鱼胆、四氯化碳等•潮红--一氧化碳、酒精、阿托品类•干燥无汗--阿托品类•多汗潮湿--有机磷(2)眼部•瞳孔缩小--有机磷、吗啡类、巴比妥、毒蕈等•瞳孔扩大--阿托品类、乙醇、麻黄碱等•视力障碍--甲醇、苯丙胺等(3)呼吸系统•呼吸气味:--苦杏仁味:氰化物--大蒜样味:有机磷杀虫剂--酒味:乙醇、甲醇•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