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何士杰气胸(pneumothorax)•胸膜腔为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密闭腔隙。在正常情况下,因受肺脏向心性弹性回缩力的作用,胸膜腔内呈现负压,约为-0.29~-0.49kPa(-3~-5cmH20)。任何原因使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胸膜腔内积气,均称为气胸(pneumothorax)•气胸分类•人工气胸•创伤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原发性气胸又称特发性气胸继发性气胸临床类型•闭合性气胸•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闭合性气胸也称单纯性气胸,脏层胸膜破裂口较小,随肺脏萎陷而闭合,空气不再继续进入胸膜腔,胸腔测压视气量多少可为正压,也可为负压。抽气后胸膜腔压力不再升高,表明其破裂口不再漏气。胸膜腔内残余气体吸收后,胸膜腔内恢复负压,肺随之复张。交通性气胸•也称开放性气胸,脏层胸膜破裂口较大,或因胸膜粘连带妨碍肺脏回缩使裂口持续开放,胸膜腔经肺和支气管与大气相通,气体经裂口自由进出,胸膜腔内测压为零,或随呼吸在零位上下波动。抽气后,胸膜腔内压力维持不变。张力性气胸•也称高压性气胸,裂口呈单向活瓣,呼吸时气体单向进入胸膜腔,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升高,使肺脏大面积受压、纵隔向健侧偏移,甚至影响心脏血液回流。此种气胸胸膜腔内压力常超过10cmH2O。抽气后,胸膜腔内压力可短暂下降,但又迅速上升。由于其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大,需紧急处理。临床表现发病诱因。典型症状为患侧突发胸痛、胸闷或呼吸困难,并可有刺激性咳嗽。张力性气胸由于胸膜腔内压力骤然升高,肺被大面积压缩,纵隔移位,可出现严重呼吸循环障碍,病人有气促、窒息感、烦躁不安、发绀、出汗、脉速而弱,可有虚脱、休克表现,甚至出现意识不清、昏迷,应立即抢救。血气胸时如失血过多,可使血压下降,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体征•少量气胸时体征不明显。若肺压缩在30%以上时,则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语颤减弱、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伴有气管及心尖搏动向健侧偏移。右侧气胸时肝浊音界下降,左侧气胸时心界叩不清,气量少时可听到与心脏跳动一致的“劈拍”音(Hammnan征)。X线检查•积气部位透亮度增加,肺纹理消失•肺组织被压向肺门,呈高密度阴影,凸面向外;•二者之间可见发线样脏层胸膜影,称气胸压缩线气胸量的大小•侧胸壁至肺边缘的距离为1cm时,约占单侧胸腔容量的25%左右,2cm时约50%。故从侧胸壁与肺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cm时为大量气胸。•从肺尖气胸线至胸腔顶部估计气胸的大小,距离大于或等于3cm为大量气胸,小于3cm为小量气胸。诊断要点•临床症状•体征•X线改变鉴别诊断•肺大疱•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心肌梗死•肺梗死治疗•治疗原则在于根据不同的气胸类型适当进行排气,以解除胸膜腔积气对呼吸、循环所造成的影响,使肺尽早复张,恢复功能;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和原发病。部分轻症病人可经保守治疗治愈,多数病人则需作胸腔减压以助患侧肺复张。约10%~20%的病人需手术治疗。•影响肺复张的因素有年龄、基础肺疾病、气胸类型、肺萎陷时间长短以及治疗措施等。老年人肺复张时间通常较长;交通性气胸较闭合性气胸肺复张时间要长;有基础肺疾病和肺萎陷时间长者肺复张时间要长;同一病人保守治疗显然比采取排气措施肺复张时间要长;有支气管胸膜瘘、脏层胸膜肥厚、支气管阻塞者均可妨碍肺复张治疗•保守治疗肺萎缩在25%以下,症状轻微且PaO2大于70mmHg者无需抽气,通过卧床休息,胸膜腔内气体多在7~10天内自行吸收,每日吸收约1.5%。间歇吸高浓度氧可使胸膜腔内气体吸收速度加快,肺复张时间缩短。但须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尤其在气胸发生的24~48小时内症状有可能加重,要及时处理。此外,应予抗菌药物防治胸膜腔感染,同时应镇咳、祛痰、镇痛并保持大便通畅。治疗•排气疗法•闭合性气胸气量较多、肺萎缩在25%以上,伴有胸闷、气促者,应予胸穿(配大空针或人工气胸器)抽气,多可在短期治愈。可每日或隔日抽气一次,每次抽气不宜超过1升,直至肺大部分复张,剩余少量气体可自行吸收。治疗•排气疗法张力性气胸病情危重,可危及生命,必须尽快排气。紧急时将消毒针头从患侧肋间隙插入胸膜腔,使高度正压的胸内积气得以由此自行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