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试述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对象的选择。暴露组研究对象的选择:(1)职业人群:通过研究职业人群中所属的职业环境,职业性有害因素,来探讨职业人群的发病原因(联苯胺致膀胱癌—染料厂工人)。(2)特殊暴露:对某因素有高暴露率的人群(如日本原子弹爆炸后幸存的人群;放射线辐射与白血病之关系:接受放射线治疗者)。(3)一般人群:选择该人群主要研究一些常见的疾病及其病因(吸烟与肺癌;饮食与高血压等)。(4)社会团体:如医学会会员、军人、学生、参加医疗保险者等。对照组研究对象的选择:(1)内对照:同一队列中的无暴露或暴露水平低者。如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2)外对照:特设对照。是从研究队列以外根据某已知因素(非暴露因素)选取与暴露组相似人群(放射科医师—五官科医师)。(3)一般对照:即以一般人口为对照,发病或死亡率易得且稳定。(4)多重对照:以上对照方法多重使用。简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真实验的基本特征。(1)一项真实验必须是对实验组的实验干预,干预措施必须清楚、明确以便探讨此干预对于结局的影响。(2)真实验必须设有对照,对照组与实验组要有可比性,除干预措施不同外,其它特征尽量相似,均衡可比。(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分配上应是随机的,即待研究对象中每个个体被分配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机会是均等的。(4)一项真实验是前瞻性的,给予干预措施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出现结局。简述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1)选择偏倚:指在选择研究对象过程中,由于选择方法不合适,使入选对象和未入选对象存在系统误差,称选择偏倚。在描述性流行病学中主要表现为样本的代表性,如未随机抽样。在分析性、实验性流行病学中,则由于进入、排除、不参与、失访与暴露因素或处理存在关联,使暴露与疾病或处理与效应的关联发生偏倚。(2)信息偏倚:指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收到的资料与实际不符所造成。主要有回忆偏倚和调查者偏倚等。回忆偏倚指由于现患病人患病后生活习惯及存活等的影响,夸大或缩小了某种因素的暴露程度。调查者偏倚指调查者对研究对象有差异的收集资料。(3)混杂偏倚: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被混杂因素所掩盖或歪曲。判断原则是比较混杂因素控制前后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若存在,则说明产生了混杂作用。简述传染源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1)由潜伏期推断感染者的感染时间,从而追踪传染源、传播途径。(2)根据潜伏期确定易感接触者的检验、检疫、医学观察时间,一般为平均潜伏期加1-2天,严重者以最长潜伏期为1根据。(3)确定疫苗接种时间。(4)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5)与疾病流行强度有关。或①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查找传播途径。②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为平均潜伏期加1-2天,危害严重者按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予以留验和检疫。③确定免疫接种时间,应在潜伏期前。④评价预防措施效果。一项预防措施实施后经过1个潜伏期,如果发病数明显下降,则可认为与措施有关。⑤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疾病一旦流行,常呈爆发且疫情迅猛。简述疾病病因中遗传与环境的相对意义。疾病中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较少见,大多数疾病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该类疾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如单基因遗传疾病,血友病,色盲等。(2)基本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该类疾病除由遗传因素决定外,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可避免环境因素的作用,则可减少发病。如苯丙酮尿症,蚕豆病。(3)多因子疾病:受多基因累加作用和环境作用多重影响,如冠心病,根据其主要作用的因素不同可分为高遗传多因子疾病和低遗传多因子疾病。(4)基本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疾病,这类疾病由环境因子作用引起,较常见。简述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包括两部分:一是病例,二是对照,病例与对照的基本来源有两个,一个来源是医院的现患病人、医院、门诊的病案,及出现记录,称为以医院为基础的;另一个来源是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