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渗漏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培训1设计•1.1屋面防水工程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的规定。屋面防水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确定防水等级,并应按相应等级进行防水设防,住宅建筑应按Ⅰ级防水等级设计。对防水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屋面,应进行专项防水设计。设计文件中对泛水、檐口、变形缝等细部防水构造应有节点详图。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防水等级建筑类别设防要求Ⅰ级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两道防水设防Ⅱ级一般建筑一道防水设防不能作为一道防水设防的•混凝土结构层;•型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装饰瓦及不搭接瓦;•隔气层•细石混凝土层;•卷材或涂膜厚度不符合规范规定的防水层。•1.2混凝土结构屋面宜采用结构找坡。•1.3有保温层的屋面,结合无锡地区的特点优先采用倒置式屋面,保温层应采用吸水率低,且长期浸水不变质的保温材料。保温层表面应设置刚性保护层,刚性保护层宜采用厚度不小于40mm,强度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内配Ø4@200单层双向网片。应做好保温层中排水、排汽构造设计。水落口、沿沟、明沟等节点处应有排水构造措施。规范规定•倒置式屋面的坡度宜为3%;•倒置式屋面应采用吸水率低,且长期浸水不变质的保温材料;•板状保温材料的下部纵向边缘应设排水凹缝;•保温层与防水层所用材料应相容匹配;•保温层上面宜采用块体材料或细石混凝土做保护层;•檐口、水落口部位应采用现浇混凝土堵头或砖砌堵头,并应作好保温层排水处理。•1.4正置式屋面的保温层应进行屋面排汽构造设计。找平层分格缝可作为排汽道,缝宽为30~40mm,排汽道应纵横贯通,间距不大于6m。排汽孔设在缝交点处,排汽面积不大于36m2。在保温层下宜增设隔汽层或防水层。•1.5结构易发生较大变形、易渗漏和损坏的部位,应设置卷材或涂膜附加层。•1.6涂膜、卷材防水层与刚性保护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1.7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应设置分格缝,其胀缝间距不应大于6m,缝宽不宜小于20mm,缩缝纵横间距不宜大于3m,缝宽10mm左右,缝深不小于10mm。缝内宜填设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并用硅酮耐候密封胶嵌填封闭。•1.8屋面块体材料面层、水泥砂浆面层、混凝土面层与女儿墙或山墙之间,当无明沟隔断时,应在离墙根300mm左右处预留宽度为30mm的伸缩缝,缝内填设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并用硅酮耐候密封胶嵌填封闭。•1.9女儿墙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1.10管道穿混凝土屋面的(如排水、通气管)应设置带止水环的套管。2细部构造•2.1天沟、檐沟•天沟、檐沟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伸入屋面的宽度:平屋面不应小于250mm、瓦屋面不应小于500mm。•檐口防水层和附加层应由沟底翻上至外侧顶部,卷材收头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檐沟外侧应抹聚合物水泥砂浆,下端同时作鹰嘴和滴水槽。•檐沟外侧高于屋面结构板时,应设置溢水口。•2.2女儿墙和山墙。•女儿墙和山墙的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压顶内侧下端应作鹰嘴或滴水槽。有外墙保温的女儿墙,当压顶不设置保温层时,压顶应外挑(见图2.2)。•女儿墙和山墙泛水处应增设附加层,其在立面和平面的宽度均不应小于250mm。低女儿墙泛水可直接铺贴或涂刷到压顶下,卷材收头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高女儿墙和山墙泛水的上部墙体应作防水处理,其上翻的防水层收头处的高度应高于屋面饰面完成面300mm以上。其收头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用硅酮耐候密封胶封闭。•2.3屋面变形缝•变形缝的泛水处的防水层应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面和立面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附加层应铺贴或涂刷至泛水墙的顶部。•变形缝内应预填不燃保温材料,上部应采用防水卷材封盖,并放置籿垫材料,再在其上干铺一层卷材。•等高变形缝顶部加盖钢筋砼或金属盖板,金属盖板应铺钉牢固,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做好防锈处理。高低跨变形缝在高跨墙面上的防水卷材封盖并用金属盖板,卷材封盖和金属盖板应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2.4屋面出入口屋面水平出入口泛水处应增设附加层和护墙,附加层在平面上的宽度不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