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言语识字,读写萌发”王炳新《中国教师报》中国特色品牌共同体电话:18201583134•“言语识字”是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研发的•“言语识字,读写萌发”实验项目介绍一、“言语识字”是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研发的•1、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界有不少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优秀教师。尽管优秀教师马不停蹄地到处上示范课、讲学,各级教研部门也经常组织研讨活动,但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基本上是“涛声依旧”,普通教师的教学原来怎样,现在好像依然怎样。•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课文内容的分析上•台湾赵镜中老师和大陆一位老师同课异构《太阳》一课:•前者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后者教学目标主要是研究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大陆的语文课主要是在讲课文。•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严重问题•——2012年6月27日,《中国教师报》头版刊登《聚焦“小语病”》,文章列举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十宗罪”•——零打碎敲的提问•——繁琐无聊的对话•——浅层庸俗的探究•——形式主义的合作•——有口无心的傻读•——嘻嘻哈哈的表演•——眼花缭乱的课件•——哗众取宠的板书•——随心所欲的导语•——絮叨没完的小结•小学语文课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讨厌?•2、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一是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忽视实践性•母语→(思维、兴趣、精神、文化、知识)•以考定教——“而‘教一本书,读一本书,背一本书,考一本书’,将语文教育简单化、格式化,起到了反启蒙的作用•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语文教学不注重教学的梯度,患上了急躁症,一切瞄准考试,都在搞提前量,随意增加教学难度。•二是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幼小生命的本质——自己做主•知识本位、教案中心、分数第一•学习"场"的形成(心动—木然)•三是不符合“新课改”精神•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室→学室“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场”•四是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运用母语的水平比老师想象的要高•课文就是口头语言的记录•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徐江:•对白话文进行说明型的语文讲解,即对课文句子意思的串解,对孩子基本就没用。孩子们对文章,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全懂,但百分之八九十都懂,因为都是中国人嘛!老师再重复一遍不就是重复劳动吗?无效教学就在这儿!•不能低估学生对母语的理解水平•只要学生能够把课文读通顺,表明他已经理解了文字所反映的内容,包括其蕴含的德育因素•《小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4期有一组《小学生谈课文》的文章,其中五年级学生严文灿的《<伊索寓言>不学也罢》写到:“都是老掉牙的东西,一点创意都没有。每一个寓言读一遍就懂了,反复读啊读,真是浪费时间。”•现行语文课程设置不科学——与培养目标相悖•现行的语文课程结构设置:除了作文课、写字课,主要是讲读课(占五分之四左右),•识字课隐身,口语交际课缺席•讲读课:主要是听老师讲解课文,学生也不能进行实质性的阅读•教师没搞清楚“教什么”,甚至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常识课、科学课。•3、小学语文课程设置基本思路•《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小学语文课程的四大板块•低年级——识字、阅读、对话、写字(写话)•中高年级——(识字)、阅读、演说、习作•小学“识、读、说、写”课程体系的突出特点:•——低年级集中识字,识、用结合•低年级“识字过关”,实现自主阅读•美国总统克林顿曾提出,要让美国的孩子8岁实现自主阅读•——中、高年级以“运用”(读说写)为本•在运用的过程中巩固识记效果,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改革后的低年级语文课程设置:•一年级上学期:识字3节、教材阅读2节、说话1节,写字2节•一年级下学期:识字3节、教材阅读2节、说话1节,写字(写话)2节•二年级:识字3节、教材阅读2节、说话(课外阅读)1节,写字(写话)2节•识字课:集中识字,两年内安排3000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