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滑舌鳎工厂化养殖中的病害防治研究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Cunther)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鱼类,其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口感细滑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半滑舌鳎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病害也随之频繁发生。现笔者根据人工养殖半滑舌鳎过程中对各种疾病防治的得失与经验,将其中危害较大的几种病害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希望能够给养殖业者以参考与帮助。一、寄生虫疾病1、车轮虫病车轮虫是海水、淡水中常见的寄生性原生动物。当水质不清洁,尤其是有机质含量高时易大量出现。如半滑舌鳎的体质健壮则不易感染,只需控制水质即可有效预防。但当鱼的体质较差时则易被感染。(1)主要症状:体色变深(少量鱼变浅),未摄食时也在全池游动,不聚群,呈分散状,有时向水面窜出。镜检可见在鱼的鳃及体表有大量车轮虫存在,经常会有细菌继发感染,加重病情。如未及时控制则病情发展迅速,2天内死亡率可达20%,到第4天有全部死亡的危险。(2)防治措施:保持水质清洁(最好砂滤),必要时在沉淀池用药物消毒;保证鱼体健壮。治疗措施:杀灭车轮虫的药物有很多,但不可盲目乱用。用1ppm的硫酸铜浸浴30分钟或用100ppm~150ppm福尔马林溶液浸浴60分钟。硫酸铜杀灭车轮虫的效果较好,但半滑舌鳎对其较敏感,应慎用。福尔马林相对比较安全。但无论使用哪种杀虫剂都必需配合使用抗生素,以防细菌的继发性感染。2、刺激隐核虫病又名海水小瓜虫病,此病的危害程度要比车轮虫病大,且不易彻底治愈。(1)主要症状:病鱼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在体表和鳃上有一些小白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水浸片镜检时可见圆形或椭圆形不透明虫体或胞囊,个体大小在90um~400um。5日内死亡率可达20%,如未及时治疗7天左右可全部死亡。(2)防治措施:可参考车轮虫病的防治措施。但此虫的包囊具有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经常附着在池壁、充气管等处,一旦环境转好即释放幼虫感染鱼类,因此治疗同时必须在适当时机倒池,并将养殖池彻底洗刷和消毒。二、细菌性疾病1.腹水病从苗种到成鱼的养殖过程中,腹水病均有发生,尤其当养殖池水温较高、养殖密度较大、水循环量不足时更易发生。(1)主要症状:发病个体游动不安,腹部膨胀隆起,解剖可见腹腔中有大量无色透明或淡红色积水,肠内无食物,有黄色粘液,肠道充血,肛门红肿。死亡个体无眼侧常有大面积皮下充血,并常有烂鳍、烂尾病并发。镜检腹水可见弧形或短棒状有运动力细菌,日死亡率在0.2%~1%之间,比牙鲆腹水的危害要小。(2)防治措施:①在沉淀池用二氧化氯消毒,浓度为2mg/L,2小时后再进水②投喂土霉素药饵,添加量为0.2%~0.3%,7天为一疗程③盐酸土霉素或庆大霉素药浴,浓度为5mg/L~10mg/L,每次药浴3小时~4小时,3天为一疗程。2、红边病从苗种到成鱼均有发生,体长7cm~25cm较多见,当水温较高、水循环量不足时更易发生。(1)主要症状:体色变淡,鱼体整个边缘发红,无眼侧较为明显,病鱼的鳍条破损、散开、充血,鱼体常有弥散性皮下充血。如未及时治疗则易感染寄生虫类疾病。(2)防治措施:①鱼体受伤及水质不清洁是该病的诱因,尤其是每次倒池后更易发生,因此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应小心操作,尽量避免鱼体受伤;②盐酸土霉素药浴,浓度为10mg/L~15mg/L,每次药浴3小时~4小时,3天为一疗程,如鱼体表粘液过多则可在药浴前1小时全池遍洒硫酸亚铁,浓度为0.5mg/L;③药浴同时投喂土霉素药饵,添加量为0.2%~0.3%,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3、烂尾病从苗种到成鱼均有发生,海捕大型个体养殖2个月后也可发病。水循环量大时发病率相对较少。(1)主要症状:体色变淡,但不明显,鱼的尾鳍糜烂,末端变白,伤口处皮肤、肌肉有血丝或炎症,并可逐渐向鱼体前部蔓延,个别个体有时并发无眼侧皮下弥散性充血,鱼的摄食未受影响,日死亡率较低。(2)防治措施:①保持良好水质,保证充足的水循环量;②在饲料中添加Vc有一定预防作用,添加量80mg/kg;③盐酸土霉素药浴,浓度为10mg/L~15mg/L,每次药浴3小时~4小时;④每隔10天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添加量为0.1%~0.2%,连用2天。为保证药饵能够顺利被鱼摄食,可添加5%的沙蚕作为诱食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