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提高员工“敬业精神”的方法来源:第三种快乐作者:何凡兴[字体:大中小]不少管理者经常为自己的下属没有足够的“敬业精神”而伤透脑筋。在无可奈何之余,他们经常抱怨员工的素质太差。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方法告诉我们:“没有差劲的员工,只有差劲的管理者”,也就是说,通过观念创新,通过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员工的敬业精神是可以大大提高的。对那些还没有全面引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企业来说,以下工作是提高员工敬业精神的基础性工作。对那些已全面引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各项工作但效果不佳的企业来说,可按照本文提供的基本原理对本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出在哪里?一、使企业确立一种新观念:敬业精神或职业道德不是什么优良品德,只是合法利己的同义语,是企业合格员工的必要条件。为了使所有(至少是绝大多数)员工真正从内心接受这种新观念,必须引进人性模型来说明,如下图:对上图的若干解说:1、人的很多现象(如身高、体重、智力等)都呈钟型曲线,即中间大,两头小。企业员工的表现(无私奉献、合法利己和损人利己)也这样。2、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的行为动机是合法利己。所谓“合法利己”就是通过合法的途径去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去满足个人的各种需要。市场经济和各类竞赛(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性基础都是“合法利己”。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实质就是合法利己论。3、无私奉献也是人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无私奉献至少有四种情况:[1]、只有付出,没有回报;[2]、付出大大高于回报;[3]、有权对他人的成绩进行评价时,不犯红眼病;[4]、有机会获得提级、晋升和学习机会时,能够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让更优秀的人去。后二种无私奉献是企业在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而前二种无私奉献只在以下四种情况下需要:[1]、在企业艰苦创业时;[2]、在企业遭遇困难时;[3]、在企业遭遇突发事件时;[4]、在同事遭遇天灾人祸时。4、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总会有一些人有“损人利己”的行为,总有一些人会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而落伍。惰性、逃避责任等都是人性弱点的表现,克服惰性和造就大量优秀人才的最有效手段是:在企业内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淘汰。上图的启示:企业应该将合法利己作为主流价值并予以大力提倡和鼓励,而敬业精神或职业道德不是什么优良品德,只是合法利己的同义语,在一个希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内,一个员工如果不具备敬业精神或职业道德,他或她必须准备下岗。从表面上看,将合法利己作为企业的主流价值,好像是将企业的境界降低了,因为过去不少企业总是喜欢将“无私奉献”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作为企业思想工作的基础。如果我们承认上图更接近企业员工的现实,并由此提出:敬业精神或职业道德根本就不是什么优良品德,而只是合法利己的同义语,并通过一系列有关工作,使企业的绝大多数员工都能够将敬业精神或职业道德看作是一个合格员工的必要条件,那么实际上,企业的境界可以比原来提高一、二个层次。如何将这个观念内化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中去?基本方法是通过培训、讨论等形式,使企业所有员工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在一个希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内,一个员工如果不具备敬业精神或职业道德,他或她必须准备下岗。笔者在帮助一个7000多员工的企业设计企业文化时,将上述观点写进了企业文化的文本中,刚开始时,很多员工感到不习惯,通过宣讲和多种形式的讨论,绝大多数员工不但愉快地接受了这个观念,而且对这种提法大加赞赏。二、使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以及工作好坏的标准,并使所有指标尽可能地量化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告诉我们:要使每个员工具有敬业精神,不能主要依靠思想工作,不能主要靠员工思想觉悟的提高,然后自觉去“敬业”,而要通过“明确工作职责”来实现。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工作分析”(或称岗位分析、职位分析)就是起到明确工作职责的作用,其具体表现是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说明书”。中国目前很多企业都已经做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有关工作。对于那些还没有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各项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