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学总论2SpanishInfluenzaSpanishInfluenza1918-19191918-1919SpanishInfluenzaSpanishInfluenza1918-19191918-1919Estimateddeaths:20-50million34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疫情波及全球200多国家与地区中国累计报告病例12.8万,死亡800余人5传染病学概念传染病学: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临床学科。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朊毒体、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真菌和螺旋体。寄生虫:原虫、蠕虫6第一节感染与免疫•感染又称传染(infection)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病原体是指感染人体后可导致疾病的微生物与寄生虫。•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7感染过程大多数病原体与宿主不适应,产生不同的感染谱(Infectionspectrum)。感染过程的主要因素:人病原体环境发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免疫功能8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㈠病原体被清除入侵病原体,被消灭、被清除。不出现疾病状态,不引起传染病。㈡隐性感染:㈢显性感染㈣病原携带状态㈤潜伏性感染9隐性感染(covertinfection)(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infection)☆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没有组织损伤,没有症状、体征☆生化检验改变不明显。☆病原体可被清除并保留免疫能力。•临床最常见10显性感染(Overtinfection)(临床感染Clinicalinfection)☆引起机体病理生理与病理组织改变,☆出现特定临床综合病征,典型表现☆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结局:痊愈;病原携带;慢性化;死亡。11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病原体在人体继续生长、繁殖,外排。没有症状,可成为重要传染源。☆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急性与慢性携带者(3~6月以上)HBV感染6个月以上为慢性携带者12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病原体入侵后被局限,长期潜伏不足以引起隐性感染;机体不足以清除病原体;不向外播散病原体;等免疫功能力下降而致病。13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㈠侵袭力(invasiveness)入侵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各种病原体侵袭力大小不一。直接侵入--钩体和钩虫定植因子--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黏附作用--HIV,流感病毒14㈡毒力(Virulence)⒈毒力:毒素和毒力因子⒉毒素:外毒素与内毒素外毒素:与靶器官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引起特定病变;如白喉、破伤风和肠毒素。内毒素: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起作用。以G-杆菌的脂多糖代表。15㈢数量不同的疾病致病所需菌量不一,如伤寒10万个,痢疾仅10个菌体可致病。同一病原体的数量与致病力成正比。㈣变异性因环境或遗传因素发生变异,如流感病毒、HIV、HCV。16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机体的免疫应答对疾病的表现和转归起重要作用。•免疫应答:分保护性免疫应答和促进病理生理改变及组织损伤的变态反应两类。•保护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变态反应均为特异性免疫应答。17感染过程中的机体免疫防御作用㈠非特异性免疫屏障作用:外部屏障,如皮肤粘膜等内部屏障,如血脑屏障等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干扰素18㈡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对抗原特异性识别产生的免疫,属获得性免疫;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感染后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属于主动免疫: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介导)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介导)19感染过程中抗体的作用•体液免疫主要通过产生抗体(Ig)起作用,抗体主要作用于细胞外微生物。•Ig可分5类:IgM,IgG,IgA,IgE和IgD•IgM最早出现,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随后出现,持续较长时间;IgA主要存在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IgE主要作用于入侵的寄生虫。•IgG最常见,IgM用于早期诊断。20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传染病发生与发展过程有一定阶段性。发病机理阶段性与临床过程阶段性,一般是相吻合的,有时也不同步。发生与发展的共同特征:⒈入侵门户入侵部位适当,病原体定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如破伤风经伤口感染。21⒉机体内定位与扩散:各种病原体的体内定位不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