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医患关“系1001500445吴斌随着经济的发展,全世界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许多以前根本无法医治的疾病现在也有了治疗甚至治愈的方法。然而,科技的发展却并未改善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矛盾,相反的,医患关系却变得日益紧张起来。2011年3月20日下午4时许,一位年轻人持刀闯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行凶,造成医务人员1死3伤。据悉,犯罪嫌疑人因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于2011年3次到该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今年3月23日早晨9时许,他在其爷爷的陪同下来复诊,下午4时许便制造了惨案。犯罪嫌疑人逃离现场后自杀未遂,在该院急诊科包扎伤口时被公安干警捕获。经全力抢救,3位受伤医生目前伤情趋于稳定,但28岁的医学硕士研究生王浩却永远离开了人间。毫无疑问,这位28岁的研究生是无辜的,本来王浩已经准备去香港攻读博士了,他的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然而他却无辜受到了牵连。我们在为他惋惜的同时,也不禁疑惑是什么原因让犯罪嫌疑人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医生痛下杀手呢?犯罪嫌疑人名叫李梦南,是一个年仅17岁的少年。他患有强制性脊椎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为了治疗他的病可以说是倾尽所有,然而多次的治疗却并没有成效。于是,在爷爷的陪同之下,他来到了王浩所在的医院看病,可是在医生之间的互相推脱后,王浩从骨科看到风湿科,却连病情都无法诊断。最后,医生给他配了3个疗程的“乐可”价格是4.8万元。可是,非但原来的病没好,李梦南还患上了肺结核。为了看病,李梦南和爷爷2年内6次来到哈尔滨,花了许多钱,受尽了医生的冷眼相待,可是病情却仍未好转。最终,忍无可忍的李梦南走上了不归路。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网上竟然有许多网友支持李梦南的行为。这个结果尽管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社会对血案的态度,但也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医患对立的惨淡现实。多年来,每当暴力伤医事件发生后,总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地认定“医生肯定有原因”,甚至于说“医生活该”,而不是理性地从法治、道德的层面去进行分析和判断。这种认识的起因有一个社会大背景,那就是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和维权难,但这些问题都不是医生个体造成的,也不是凭医生之力可以解决的。可是,医改的脚步还没能走得那么快,患者及社会积攒的怒火就一股脑儿地烧向了医务人员。我们认为,不能对“白衣天使”这支队伍的职业精神、道德境界、个人追求的基本面总是抱持狐疑的态度,更不能无来由地肆意加以抹黑。重要的是理顺机制,使医护人员不再当错误制度的替罪羊,使这支在医改和救死扶伤的高尚事业中负重前行的队伍,不要在付出艰苦劳动之后,还要付出血的代价。首先,李梦南在对这一事件的处理上有很多欠妥的地方,无论医院在对病情的诊治上有错误,还是没有正确的使用药物,都应该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来进行鉴定。如果医院的确没有处置上的错误,相信院方也会进行一定的人道赔偿;若医院的确存在医疗上的失误,那么李梦南应该将此事诉诸法律。但是在这次事,李梦南完全没有进行有权威性的鉴定,而是直接认为医院存在治疗上的失误。这一想法的产生完全是因为李梦南对医学知识的不够了解,从而导致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是十分片面且不合理的。如果患者家属有意愿与院方进行良好的沟通,详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也许李梦南就不会做出如此不理智的行为。这是我们站在病患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在看病的时候,不可以一寐的认为医生不负责任,只顾自己赚钱,我们必须给医生足够的信任,相信他们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然而,站在医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医生自己也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最近,有一部电视剧叫做《心术》,它主要就阐述了医患关系这个问题。我很敬佩其中的一个医生叫做刘晨曦,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四个字“仁心,仁术”,就是要求自己不仅要有好的医术,更要有一颗善待病人的心。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救死扶伤,也包括与患者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心灵上的痛苦。同时,医生这个职业是一个需要高度责任感的职业,病患来看病时,不可以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必须尽自己所能来帮助患者看病。如果自己力有未逮,也应向患者说明。同时,医生在处理类似李梦南这种病例时,需要格外小心,用一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