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便秘排便的重要性排便是一种生理需求,是人类本能的一种。如果排便出现问题对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在3%---20.3%;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老年人患病率可达20-40%。便秘概述(1)随着医学的发展近年来证明便秘可以导致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的发生,甚至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患者除出现排便困难、排便效率低下等症状外,也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烦躁、口臭、失眠、脘腹胀痛等症状等一系列亚健康症状。长期用力摒便,还可诱发或加重会阴下降、盆底松弛、直肠膨出、粘膜脱垂、内痔出血、肛裂疼痛等肛肠疾病。而肛肠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又促使了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形成。便秘概述(2)便秘是一种很常见的临床症状,便秘是指便次太少,或排便不畅、费力、困难、粪便干结且少。老年人以单纯性便秘较为常见,其发生与二个因素有关:①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被吸收。②胃-结肠反射减弱,直肠粘膜敏感性下降,参与排便的肌肉张力低下。功能性因素功能性因素器质性因素器质性因素易感因素病因病因(1)(1)易感因素脏器功能衰退精神心理因素活动减少滥用泻药饮食不合理病因病因(2)(2)器质性因素病因病因(3)(3)肠道内病变肠梗阻、肠扭转、肠道肿瘤、大肠壁外突、形成袋状结构的大肠憩室症,结肠阻塞、出口梗阻、肠道肌肉病变等;(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肌肉痉挛)肠道外病变内脏神经盆底肌肉病变等;医源性等病因病因(4)(4)功能性因素特发性;肠易激综合症IBS盆底肌协调失调(肛门痉挛);慢传输性便秘。老年人体质虚弱、胃肠动力减弱。发病机制(1)输出肠道病变输出减慢混合型维持正常排便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饮食量及所含的纤维量适当,有足够的水分;②胃肠道通畅,消化、吸收、蠕动正常③有正常的排便所射,腹肌及膈肌有足够的力量协助排便动作。正常排便需要肠内容物以正常速度通过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门,引起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群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可以导致便秘。因而对便秘患者应了解引起排便故障的环节、机制及有关的病因和诱因,方可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1)、常因饮食量减少或不调、缺乏运动、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减弱、导致胃肠蠕动功能明显下降。(2)、老年人年老体衰,腹压下降导致排便无力、甚至长期没有便意、导致排便无力、甚至长期没有便意、老年性便秘老年性便秘慢传输发病机制发病机制(2)发病机制(3)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1.燥热内结这种便秘又称为热秘。2.气机郁滞所谓“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不结燥,但排出困难是此型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气秘。3.津液不足气虚则大肠转送无力,血虚津亏则大肠滋润失养,使肠道干槁,便行艰涩,所以称为虚秘。4.脾肾虚寒年高久病,肾阳虚损,阳气不运则阴邪凝结;或素有脾阳不足,又受寒冷攻伐,而致脾肾阳衰,温照无权则寒凝气滞,肠道传送无力,大便艰难,称为冷秘。1、便意少,便次也少2、排便艰难、费力3、排便不畅4、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常见于IBS(肠道易激综合症)便秘型4、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便意少,便次也少此类便秘可见于慢通过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前者是由于通过缓慢,使便次和便意均少,但间隔一定时间仍能出现便意,粪便常干硬,用力排便有助於排出粪便。而后者常常是感觉阈值增高,不易引起便意,因而,便次少,而粪便不一定干硬。对这些患者可试用膨松剂或渗透剂,增加粪便含水量,增加软度和体积,刺激结肠蠕动,也能增加对直肠粘膜的刺激。同时应定时排便。临床表现:排便艰难、费力突出表现为粪便排出异常艰难:第一种情况以出口梗阻性便秘更为多见。患者力排时,肛门外括约肌呈现矛盾性收缩,以致排便困难。这种类型的便次不一定少,但费时费力。如伴有腹肌收缩无力,则更加重排便难度。第二种情况是由于通过缓慢,粪便内水分过多被吸收,粪便干结,尤其是长时间不排便,使干硬的粪便排出异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