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病skxLOREMIPSUMDOLOR•40%的创伤病人死于无法控制的出血•出血是创伤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创伤性凝血病是由于严重创伤导致组织损伤,引起机体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是一种多元性的凝血障碍性疾病,亦称为“非外科性出血”或“微血管出血”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组织损伤•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消耗•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稀释•纤溶亢进•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功能异常•低温•组织低灌注•酸中毒•低钙1.组织损伤•创伤导致的内皮细胞受损,暴露内皮细胞下的胶原或组织因子,从而启动创伤性凝血病•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与创伤程度明显相关2.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消耗•健康成年人10g纤维蛋白原•15ml血小板•严重创伤----凝血系统激活,大量出血----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消耗3.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稀释•大量液体丢失•组织间隙液体进入血管内•大量晶体液,胶体液的输入•大量输注库存血•血液稀释•RL(乳酸林格液)和0.9%NS用于扩容治疗时,对凝血酶的生成,血小板的聚集,纤维蛋白形成的影响明显小于HS和HES•7.5%高渗盐水(Hs)和6%羟乙基淀粉(HES)用于失血性休克扩容治疗时可能加重凝血功能的障碍大量输库存血•定义:一次输血量大于2500ml,或24小时内的输血量达到或超过5000ml•成分输血:浓缩红细胞.冷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浓缩红细胞保存在4±2,℃不含有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输库存血凝血障碍•低体温•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枸橼酸中毒•2,3-DPG的变化(2,3-二磷酸甘油酸)•感染•器官功能损害•死亡率高4.纤溶亢进•纤溶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被纤溶酶溶解的过程。•纤溶系统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抑制物•功能使血液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血栓形成。5.低温•产热下降,散热增加,大量低温液体的输注均会导致严重创伤患者低体温,与死亡率明显相关•体温≥34℃<34℃<33℃<32℃•死亡率7%40%69%100%严重创伤大量出血休克低温组织低灌注.缺氧酸中毒酸中毒不影响凝血因子的浓度酸中毒使凝血因子的活性下降死亡三角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死亡7.低钙•血液游离钙离子浓度低于0.6-0.7mmol/L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实验室标准(其中一项)PT>18SAPTT>60STT>15INR>1.6有活动性出血或者潜在出血,需要血液制品或者替代治疗•缺乏早期诊断的标准•实验室标准不能全面反映创伤性凝血病的凝血机制异常:•如血小板功能、纤溶等•创伤性凝血病出现在创伤后早期•由于大量血液丢失、低温、组织低灌注、酸中毒等多因素•导致的凝血物质的消耗和功能异常•DIC(Diss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在创伤后早期出现,或者创伤后期由并发症引起•多出现在颅脑外伤.长骨骨折.挤压伤等•创伤部位释放出促凝物质,引起广泛的微小血栓形成,•引起凝血物质的消耗和纤溶亢进血栓形成的危险,如深静脉血栓,心肌梗塞等DIC•关键环节:凝血酶大量生成•变化规律:••高凝状态(微血栓形成)低凝状态(出血)••凝血功能障碍LOREMIPSUMDOLORLOREMIPSUMDOLOR•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创伤性凝血病与DIC鉴别•凝血因子丢失•凝血因子稀释•低温•酸中毒••纤溶•凝血因子消耗•血栓形成创伤性凝血病DIC如何打破严重创伤的恶性循环创伤出血创伤性凝血病低灌注酸中毒低温暴露损伤控制性复苏损伤控制性复苏允许性低血压凝血复苏损伤控制性手术允许性低血压•推荐意见:对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病人,早期采用控制性复苏,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并尽快止血;出血控制后再进行积极容量复苏•三类人不适合允许性低血压•颅脑损伤•既往有高血压患者•老年人凝血复苏•快速识别创伤性凝血病的高危因素•避免血液稀释•早期输注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合理使用其他凝血物质(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冷沉淀、Ⅶ因子等),止血药物•纠正酸中毒,低温,低血钙创伤性凝血病:小结(1)•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伴有凝血病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