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第1页共5页施工现场安全用电通病防治措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用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减少现场安全用电事故的发生,已成为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已颁布多年。从对公司各项目部施工现场的检查情况来看,总体情况做的较好。但距规范的要求仍有差距,不规范的地方还很多,不安全的因素随处可见。为此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常见进行归纳,提出防治措施,促进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保障施工安全。一、临时用电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是建筑施工用电安全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宗旨是用以指导建造一个既能够确保施工用电安全,又能够兼顾施工用电方便的临时用电工程。但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缺乏专业的电气技术人员,没有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者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全面,针对性不强,不能指导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只是凭经验架设线路,配置设备,造成用电不合理,甚至留下安全隐患,危及施工安全。因此,规范规定建筑施工工地应该结合现场的特征,单独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其内容包括:①现场勘测;②确定电源进线、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③进行负荷计算;④选择变压器(如甲方未提供380V低压电源时);⑤设计配电系统(设计配电线路,选择导线或电缆;设计配电装置,选择电器;设计接地装置;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图纸,主要包括临时用电工程总平面图、配电装置布置图、配电系统接线图、接地装置设计图);⑥设计防雷装置;⑦确定防护措施;⑧制定安全用电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等内容。应当做到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周密布置,使其成为具有真正实际指导意义的设计,并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核,主管部门批准后,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执行、实施。提示:临时用电工程图纸应单独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应按图施工二、配电线路规范规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必须采用TN-S系统,设置专用的保护零线,三级配电、两级及其以上保护,确保“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现场临时用电工程的配电线路自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开始敷设,依据各级配电装置的相对位置,一般采用放射——树干式配线型式为宜线路敷设方式一般采取架空或埋地。目前大部分工地的线路敷设较为马虎,存在以下现象:配电线路架设在外脚手架或井字架上;电缆线路拖地,私拉乱接,没有一定规律可循;电缆线路埋设深度较浅,上下缺50mm的细砂,埋地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m处未加保护套管;电缆接头防水性能差等。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施工现场的线路敷设应该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及施工临时用电专项方案布设,采取埋地或架空敷设。架空敷设时:电缆应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并采用绝缘子固定,绑扎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固定点间距应保证电缆能承受自重所带来的荷载。敷设高度应符合规范第7.1节架空线路敷设高度的要求,但沿墙壁敷设时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埋地的深度不应小于0.7m,并应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电缆接头防水处理:埋地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应内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应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电缆保护:埋地电缆在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介质腐蚀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0m高到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套管应采用钢管),防护套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对于个别配电箱需要移动且进线电缆过长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多余电缆应置放于平坦且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上面加盖保护),并应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不影响周边工作的场所)。做到电缆埋地、引出正确,合乎要求确保线路的安全。施工现场用电必须采用TN-S系统,设置专用的保护零线,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必须严格分开。如果发生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错接,将导致设备外壳带电的危险,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接零保护由于得不到施工单位全面清晰的认识和重视,而导致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存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