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相互作用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5大类作用机理: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酰胺醇类抗生素等。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致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碍DNA转录成mRNA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受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影响叶酸代谢抑制细菌叶酸代谢过程中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因为叶酸是合成核酸的前体物质,叶酸缺乏导致核酸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主要是磺胺类和甲氧苄啶。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噻呋)阿莫西林:【药理作用】青霉素属杀菌性抗生素,抗菌活性强,其抗菌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生长期的敏感菌分裂旺盛,细胞壁处于生物合成期,在青霉素的作用下,粘肽的合成受阻不能形成细胞壁,在渗透压作用下导致细胞膜破裂而死亡。非生长繁殖期的细菌,此时不需合成细胞壁,则青霉素不起杀菌作用,故临床上应避免将青霉素这类“繁殖期杀菌剂”与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快效抑菌剂”(如氟苯尼考、四环素类、红霉素等)合用。后者使细菌处于生长抑制状态,导致青霉素不能发挥作用。【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可提高后者在菌体内的浓度,呈现协同作用。(2)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酰胺醇类等快效抑菌剂对本品的杀菌作用有干扰作用,不宜合用。二、氨基糖苷类:(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安普霉素、大观霉素)硫酸新霉素:【药理作用】新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抗菌谱与卡那霉素相似。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点在细胞30S核糖体亚单位的16SrRNA解码区的A部位。此类药物可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可使细菌胞膜的通透性增强,使胞内外渗导致细菌死亡。本类药物对静止期细菌杀灭作用强,为静止期杀菌剂。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有强大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外)、立克次体、厌氧菌和真菌等对本品耐药。【药物相互作用】①新霉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可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所致的乳腺炎。②新霉素内服可影响洋地黄类药物、维生素A或维生素B12的吸收。③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合用有协同作用。④本类药物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合用可增强抗菌效力,但毒性也相应增强。当pH值超过8.4时,抗菌作用反而减弱。⑤Ca2+、Mg2+、Na+、NH4+和K+等阳离子可抑制本类药物的抗菌活性。⑥与头孢菌素、右旋糖酐、强效利尿药(如呋塞米等)、红霉素等合用,可增强本类药物的耳毒性。⑦骨骼肌松弛药(如氯化琥珀胆碱等)或具有此种作用的药物可加强本类药物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三、四环素类:(多西环素、土霉素、四环素)盐酸多西环素:【药理作用】多西环素通过可逆性地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上的受体结合,干扰tRNA与mRNA形成核糖体复合物,阻止肽链延长而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使细菌的生长繁殖迅速被抑制。【药物相互作用】①多西环素与链霉素合用,治疗布氏杆菌病有协同作用。与泰乐菌素等大环内酯类合用呈协同作用;与黏菌素合用,由于增强细菌对本类药物的吸收而呈协同作用。②本类药物均能与二、三价阳离子等形成复合物,因而当它们与钙、镁、铝等抗酸药、含铁的药物或牛奶等食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