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1.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异常的一种病理过程(√)2.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通畅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维持心脑肺等器官功能(√)3.若呼吸衰竭经内科一般处理仍难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应建立人工呼吸,以保证正常气体交换(√)4.早期呼吸衰竭者常为代谢性酸中毒(×)5.呼吸衰竭长时间重度缺氧可影响代谢,可致呼吸性碱中毒(√)6.急性呼吸衰竭常见的并发症:右心衰竭(×)7.慢性呼吸衰竭常见的并发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8.PEEP是指呼吸机在吸气时产生正压将气体压入肺内,呼气相气道压力始终维持在正压的通气模式,目前已成为治疗低氧血症的主要手段之一(√)9.CPAP是在患者机械通气的状态下,仅在吸气相向气道内输送恒定的正压气流,气流量和正压值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CPAP为自主呼吸下的PEEP(×)10.对于一些较顽固的ARDS患者,如常规呼吸比效果不好,可考虑改用反比通气或压力控制反比通气(√)11.机械通气患儿若出现导管完全堵塞,患者可出现突然窒息,甚至死亡(√)12.气管分泌物干涸结痂是气管插管导管堵塞的常见原因(√)13.有创自动血压监测,接通动脉前需预先调零点(√)14.有创自动血压监测,压力传感器应高于心脏平面两横指,相当于第四肋间腋中线水平(×)15.动脉内留置导管时间最长2周,如需继续监测应更换测压部位(×)16.中心静脉压是代表右心房或胸腔内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的压力(√)17.中心静脉压<2~5cmH2O表示右心房充盈不佳或血容量超负荷(×)18.中心静脉压>15~20cm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或血容量超负荷、胸腔压力增加(√)19.麻醉前和气管插管时随动脉压升高,CVP降低(×)20.机械通气时,胸内压升高,CVP升高(√)21.缺氧、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及肺水肿时,CVP降低(×)22.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替代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23.休克代偿期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酸中毒、四肢厥冷、肛指温差>6℃,唇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血压下降,呼吸表浅,心率快,心音低钝,尿少甚至无尿此期可出现各脏器功能不全(×)24.对于选定的心脏骤停患者,若进行传统心肺复苏后没有反应,而ECPR又能够快速实施,则可考虑ECPR(√)25.若是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给予利多卡因(√)26.在目标温度管理后积极预防昏迷患者发热是合理的(√)27.对于接受目标管理治疗的患者,当镇静和瘫痪可能干扰临床检查时,应等回到正常体温48小时后在预测结果(×)28.一旦儿童进入青春期(即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建议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29.对婴儿和儿童也采用成人的建议胸部按压速率,即100~120次/分(√)30.施救者提供胸部按压的按压深度至少为儿童和婴儿胸部前后径的1/3(√)31.为婴儿和儿童进行心肺复苏应从人工呼吸而不是胸外按压开始(×)32.建议把入院前在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对其快速输注冷静脉注射液降温作为常规做法(×)33.胸外心脏按压时,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间隙依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34.有感染导致的急性微循环造成生命重要器官灌流量锐减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称感染性休克(√)35.革兰阳性细菌是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36.休克代偿期以低血压和酸中毒为主要表现)(×)37.休克代偿期以脏器低灌注为主要表现(×)38.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隙期意识完全恢复者(×)39.急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可分为肾前性、肾中性、肾后性(×)40.急性呼吸衰竭依据血气分析结果,分为低氧血症型和高碳酸低氧血症型(√)41.小儿慢性心功能不全常由感染诱发,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重要(√)42.心力衰竭是心排血量一般均减少到低于一般活动时的心排血量,故称为低输出血量心力衰竭(×)43.心功能不全患儿易出现哮喘,多因气管支气管粘膜水肿,肺血管扩大或增大的左心房压迫呼吸道导致(√)44.体循环静脉淤血患儿如因肥胖观察颈静脉困难者,可致患儿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