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中学六年下语文导学案1组名上课时间综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明确“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熟读,注意断句,自学质疑,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大胆实践的精神。【知识链接】1、作者:彭端淑,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本文选自《白鹤堂文集》。。。。为学为学为学为学的意思是:【基础在线】独学完成。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不逮()人不怠()迄()乎成屏弃()蜀()之鄙()贫者语()于富者何恃()一钵()2、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查字典。3、互读课文。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4、学生再次放声朗读。提示:读准字音。5、指导朗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例如: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6、组内朗读展示。一名同学准备班级展示。【能力提升】再读课文,对学、群学完成。(一)解释词语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________2.吾资之昏,不逮人也资:________逮:_______3.久而不怠焉久:怠:________4.迄乎成迄:________5.倍人也倍:________6.屏弃而不用屏:________屏弃:________7.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道:________卒:________8.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然则:________常:________(二)自己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会的对学完成。及时质疑。1、第一步,自已译文,及时质疑。不会翻译的句子或词画出来。2、第二步,请教小先生。3、第三步,互译课文,互相指出译错的地方。(三)组内分句展示一遍【练习检测】合上书独立完成,之后组长组织批改。1、译文。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殆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2、概括这段内容。学习笔记栏2107中学六年下语文导学案2“子何恃而往?”“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2、解词: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子何恃而往?”“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未能也。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3、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人之为学有难易乎?A.蜀之鄙有二僧。B.吾欲之南海。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憎哉?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学习笔记栏知识与技能: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明确“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熟读,注意断句,自学质疑,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大胆实践的精神。【知识链接】1、作者:彭端淑,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本文选自《白鹤堂文集》。为学的意思是:【基础在线】独学完成。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不逮()人不怠()迄()乎成屏弃()蜀()之鄙()贫者语()于富者何恃()一钵()2、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查字典。3、互读课文。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4、学生再次放声朗读。提示:读准字音。5、指导朗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例如: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6、组内朗读展示。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