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讲义农学院李宪彬14.1概述一、我国小麦生产简况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尤其在北方地区是主要的细粮作物。由于苏联的解体,我国小麦栽培面积和总产居世界首位,面积2000-2500万公顷,单产200-250kg/亩,总产1亿吨左右,占世界总产的1/5。1978年青海香日德农场3.91亩春小麦,培创出亩产1013kg的高产纪录。2008我省冬小麦产量的最高亩产量773.86kg。据山东省农技总站统计,在2009年10亩高产攻关田中,“济麦22”实地收获48个点,平均产量689.5公斤/亩,有22个点产量超过700公斤/亩,其中滕州级索镇千佛阁村实地收获3.46亩,平均亩产789.9公斤,比历史冬小麦最高单产提高了16.04公斤。小麦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至海南岛,北到漠河,西起新疆、东抵沿海诸岛均有小麦栽培。从5~12月均有小麦在播种,从4~9月都有小麦在收获。二、我国小麦育种概况•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提高。这与采用优良品种和改进耕作栽培措施都有关系。其中品种改良对总产的贡献:占40-50%(甚至50%以上)。•品种具有对病虫害及环境胁迫因素的抗耐性,使小麦总产保持稳定增长。14.2小麦育种目标一、我国小麦品种生态区划根据《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金善宝主编,1983年)一书的生态区划,将全国划分为三大麦区和十个相应的生态地区和生态类型。.(一)北方冬麦区1.华北北部晚熟冬麦区(北部冬麦区)黄土高原类型2.黄淮平原中熟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黄淮平原类型(二)南方半冬性和春性麦区3.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熟秋播半春性麦区(长江中下游半春性麦区)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4.四川盆地早熟秋播半春性麦区(四川盆地半春性麦区)四川盆地类型5.云贵高原早熟秋播半春性麦区(云贵高原半春性麦区)云贵高原类型6.华南山丘早熟秋播春麦区(华南山丘春麦区)华南山丘类型(三)春麦区7.东北平原早熟春麦区(东北平原春麦区)东北平原类型8.北部中熟春麦区(北部春麦区)甘蒙高原类型9.新疆冬春麦兼种区新疆盆地类型10.青藏高原春麦区青藏高原类型•生态区划的意义:★地区间引种调种的理论依据。引种时应考虑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在生态条件相同或相似的地区间引种容易成功,而在生态条件不相似的地区间引种不易成功。★育种单位所在地区制定育种目标的理论依据;★为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黄淮平原中熟冬麦区黄淮平原类型★属于该生态区的地区有:除胶东半岛外的山东省大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部、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关中一带);甘肃天水地区。★黄淮平原类型品种特点:生育期220-250天,其中:出苗—拔节160-190天;拔节—抽穗20-40天;抽穗—成熟30-40天。冬性—弱冬性;幼苗生长习性:匍匐,半匍匐;春化阶段发育时间较长;对光照反应中等到敏感,穗分化时间较长;抗条锈、白粉、叶锈、赤霉病;白粒,多硬质。•华北北部晚熟冬麦区黄土高原类型★属于该生态区的地区有:山东省的胶东半岛;河北中北部、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天津、北京;辽宁大连地区;甘肃东部。★黄土高原类型品种特点:生育期260-280天;冬性、强冬性;幼苗生长习性:匍匐;春化阶段发育时间更长,分蘖力强,穗多、小(多穗型);对光照反应敏感,穗分化时间短;抗叶锈、条锈、白粉病;白粒,多硬质。二、小麦主要育种目标(一)高产1.合理的产量结构•高产目标可通过三种调节产量结构的途径来实现:★以增加穗数为基础,选育多穗型品种;★增加穗重为基础,选育大穗型品种;★穗数、粒数和粒重并增,选育中间型品种。当前:三种高产的冬小麦品种产量结构类型:多穗型(山农15)、大穗型(泰山9818)、中间型(济麦22号)。•各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制约,应抓住制约产量水平提高的主要矛盾。随着自然条件的差异,生产水平的改善,不断调整产量结构的组合方式。★晴朗、干燥、日照多的地区;阴雨多、RH大、日照少的地区。★高肥水条件下,作物群体易于达到较高水平,在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中,适当促进个体发育应作为高产更高产的突破口。如黄淮冬麦区近期有选择中间型、大穗型品种的趋势,在保证一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穗重。★在中、低产条件下,一般群体不足,个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