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中杂质控制及测定方法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张启明1化学药品中杂质控制及测定方法一、杂质控制的方法二、杂质对照品的使用三、药品质量标准中杂质的命名四、复方制剂杂质控制2一、杂质控制的方法�杂质的分类�杂质的检测方法�杂质限度的确定3杂质的分类�无机杂质—在原料药及制剂生产过程中带入的无机物。�残留溶剂—是指在原料药及制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的残留。�有机杂质—包括工艺中引入的杂质和降解产物,通常称为有关物质。化学结构与活性成分的分子式类似或具渊源关系。4杂质的分类�正常情况下本不应存在的物质:�外源性污染物(如灰尘等)�交叉污染物(清洁)�清洁剂�人为差错混入�人为加入5杂质的检测方法挥发性差异、颜色差异、溶解性差异�一般的物理或化学方法酸碱性差异、与某试剂反应的差异、氧化还原性差异�光谱法�生物检定法�色谱法专属、灵敏、准确、简捷6杂质的检测方法由于各种分析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杂质分析时,应注意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间的相互验证HPLC与TLCHPLC与CE的互相补充,反相HPLC系统与正相HPLC系统HPLC不同检测器结果的相互验证单一方法不能满足多个杂质的检测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互为补充,控制杂质。7杂质的定量方法—HPLC法�HPLC:专属、灵敏、准确、简捷①峰面积归一法——简便、快捷、重现(可产生较大误差)②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可用于未知杂质(有一定误差)③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定量准确(已知杂质,定位)④杂质对照法——定位、定量准确(已知杂质,需用杂质对照品)8峰面积归一法�全部出峰、完全分离、响应一致�各杂质响应因子不一定相同�杂质量与主成分量不一定在同一线性范围内�仪器对微量杂质和常量主成分的积分精度及准确度不相同等因素�在质量标准中采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药品标准》2005年6卷第4期,P459杂质限度的确定完全除去杂质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而是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这个允许的范围就是杂质限度通过系统、全面的研究,最终确定杂质限度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的低行得通的低10杂质限度的确定�考虑的基本因素:�杂质的特性(毒性、生物活性)�安全性实验和临床研究用样品的杂质情况及其表现�药品本身的稳定性�适当考虑大生产的可行性及批间的正常波动(GMP控制)�检测方法的重现性11杂质限度的确定来源于原料药的杂质,如果不是其降解产物,且限度已在原料药标准中控制,则制剂中可不作控制,重点控制降解产物。12杂质限度的确定创新药创新药杂质限度要通过直接的药理、毒理或临床试验确定:⒈杂质单体进行的药理毒理试验;⒉进行这些试验的药物样品的杂质情况信息。ICH中,对原料药和制剂的杂质限度作了如下表的规定,可以借鉴。13杂质限度的确定创新药表:原料药的杂质限度表:制剂的杂质限度最大日剂量报告限度鉴定限度质控限度≤2g0.05%0.1%或1mg(取最小值)0.15%或1mg(取最小值)>2g0.03%0.05%0.05%报告限度每日最大剂量≤1g>1g限度0.10%0.05%鉴定限度每日最大剂量<1mg1mg-10mg10mg-2g>2g限度1.0%或5ug(取最小值)0.5%或20ug(取最小值)0.2%或2mg(取最小值)0.1%质控限度每日最大剂量<10mg10mg-100mg100mg-2g>2g限度1.0%或50ug(取最小值)0.5%或200ug(取最小值)0.2%或2mg(取最小值)0.15%14杂质限度的确定仿制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在进行仿制药品杂质研究时,要对已上市的同品种产品的质量进行详细研究(首选原发厂效期内产品),分析其杂质的种类与含量,与“在研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对比�如果杂质谱一致�根据已有国家标准制订相应的杂质限度,或适当提高标准15杂质限度的确定仿制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如果杂质谱不一致�新杂质的含量高于表中规定的合理限度,或“在研产品”的杂质含量高于已上市的同品种产品的杂质实测值的两倍①应考虑优化产品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将杂质的含量降到规定的限度以内。②不能达到要求,则应做必要的安全性研究。16杂质研究的阶段性(一)�杂质研究是药物研究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药物研究的始终。�在申报临床研究前,应对已有批次产品的杂质进行比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