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研究StudiesinIdeologicalEducation2010年04月第04期总第179期继承与借鉴孔子学院是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已在8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1]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对于孔子学院发展问题,国内已有众多专家学者献计献策,并专门开辟研究专栏集思广益(如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吴应辉教授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开辟了孔子学院研究专栏),但对于孔子学院作用问题,还鲜有归纳性的研究。面对国内外媒体及民众对孔子学院作用评论不一、争议不断,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文化软实力角度对孔子学院作用进行研究总结,以期为增强孔子学院发展信心与动力,明确孔子学院发展方向,尽一份绵薄之力。西方的软实力概念在中国经过进一步发展后,已经被推广运用到各个领域,在软实力之外又提出了政治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区域软实力、城市软实力等一系列概念,目前已经发展到任何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作为软实力主体的程度。[2]27这种局面反映了中国对软实力重要意义的理解与领悟,也说明了软实力研究所承载的普遍需求价值。孔子学院文化软实力是从文化软实力演绎出来的概念,它指孔子学院作为一个语言和文化实体所具有的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本文所谈孔子学院文化软实力作用是指孔子学院作为传播语言文化的实体机构能够在哪些方面发挥影响力、感召力和号召力,并服务于社会、民族和国家。一、孔子学院促进传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孔子学院对内促进了传统文化兴起,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中国的汉语文化推广机构以孔子命名,实际上就是向世界宣布“孔子”是中国语言文化推广与传播的代言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品牌,这自然也意味着“孔子”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首肯。中国政府在海外建立多家孔子学院,对国内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兴起起到了一定的催生作用。2004年以来,随着孔子学院雨后春笋般遍及世界各地,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也随之在中国大地涌动。从易中天登上《百家讲坛》评讲《三国》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引发民众“孔子热”,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流行畅销,从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到北京大学、清华试析孔子学院文化软实力作用李松林刘伟(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北京100048)[摘要]孔子学院的文化软实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孔子学院对内促进传统文化兴起,对外构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因而孔子学院有利于传承传播中国文化;孔子学院通过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国文化事业,同时也对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孔子学院成立后成为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上树立了积极温暖的中国形象。[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软实力;作用〔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5707(2010)04-0043-05李松林: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43大学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中华标志城的酝酿,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回归。在传统文化回归热中,中国政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除在海外建孔子学院外,还实行内外统一、扶持倡导传统文化的举措。第一,公祭孔子活动形成了惯例和范式。200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5年纪念日,曲阜市政府官员及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三千余人在孔庙举行祭祀大典,这是建国以来政府第一次公祭孔子。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在政府的支持下举行。[3]此后,每年9月28日,在山东曲阜都举行公祭孔子活动,而且规模不断壮大,群众参与不断增多,对传统文化挖掘也越来越深入。第二,国内教育相关机构和部门积极倡导学习传统文化。2005年9月1日,国内首个开设传统国学教育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开始正式接受学生报名。2006年吉林省社科联、孔子学会、图书馆等机构主办的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