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创新思维指导下班主任对学生的分层管理新思维课程学校管理姓名王萍学号114010230学院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授课教师张晓霞(教授)时间2014/06/1912学校管理创新思维指导下班主任对学生的分层管理新思维王萍114010230摘要:学生是一个学校里数量最多、构成最复杂的群体,也是学校管理的最主要对象,学生管理的好坏关乎一个学校的兴衰存亡,所以研究一套科学的管理学生的方案是一个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管好学生才能谈学校的发展。关键词:学生管理分层创新一、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学校要发展,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的、更好的、更有效的发展。面对目前学校管理中的弊端,我们不能不作为,而是要以一种积极有益的态度来投入工作。就是要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观点,努力改善心智模式。这需要确定三种改革观念和六种教育意识。三种改革观念是:整合观。目前的教育改革应是一场“绿色”教育革命。它与以往改革的关系是继承与扬弃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否定与抛弃关系。因此,目前的改革必须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之上的一种升华、提高和发展,它是一种生态的表现。融合观。学校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基础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将学校管理创新放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背景中来进行,其直接结果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和社区的文化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磨合观。目前有关学校管理及其改革的理念、学说、观点非常之多,既可能推动学校管理改革实践,但也会造成混乱局面,让大家无所适从。因此,需要正本清源、理智对待、避免追风,谨慎处理好学校管理改革的“路”的问题。二、在学校管理创新理念下创新学生分层管理学生成绩良莠不齐,那么在管理全体学生的时候就不可以一套方法约束所有,但是又不能让学生明显感觉被差别对待,那么,就需要有一套相对隐形的、创新的分层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差别化管理。根据现实的状况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对他们分别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以达到各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一)优等生的管理策略一般地,学校对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管理较严,而对品学兼优学生的管理则有些放松,致使在一些好学生中出了问题。对优等生而言,学习成绩是不需要操心的事,但是,如果疏于其他方面的管理,优等生也会给老师带来管理上的困扰。31、优等生存在的问题分析(1)应付挫折能力差品学兼优的学生,头上顶着光环,在学习和生活中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但他们往往缺少宣泄的机会和环境,心里有了“疙瘩”,不敢对老师、父母讲,对同伴也不能倾诉。时间一长,心理上就出现问题。长期处在“金字塔尖”的“优等生”们,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这就使他们对受挫的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2)关爱过多导致恃宠而骄过多的关爱使优等生的优越感激增,这种心理会蒙蔽他们认识其他规则,忽视学校的管理规章。致使自我约束力不强,自我完善意识不够。(3)盲目遵守“父母之命”,不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希望自己的孩子顺利成长是父母的普遍心理,但有的家庭、亲友不恰当地施加压力,使学生上进心掺杂上“私利”的成份,背上了“只有学习成绩好才好向父母交代”的包袱。2、优等生管理策略(1)有差别的引导优等生由于优等生与其他同学所处的地位不同,成长进步的条件存在差异,在思想上的追求不一样,决定了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管理教育中要做到有的放矢,使管理教育具有针对性。针对成绩稳定的优秀学生,基础比较牢固,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和既定目标,一般不易发生动摇,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我修养比较好。对待这部分优秀学生,在管理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帮助他们逐步确立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使思想境界不断有新的升华。针对学习部稳定的优秀学生,学习的目标不坚定,他们之所以要求上进,一般是因为某种原因,为了某种目的,一旦受到一些挫折,目的和愿望没有达到,成绩就会出现波动。对这部分学生要注意调动积极因素,帮助他们端正争当优等生的动机。在优等生管理教育中要研究工作方法,以鼓励为主,批评要恰当、适时,允许反复,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