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道德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生实践课题中共胶州市委党校秦元太一般认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它主要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道德修养,则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也可以说是在道德方面的自我教育。道德修养主要有两个方面内涵:一是用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反省、检查和约束自己。二是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这种反省,逐步形成某种情操,达到某种道德境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种“特殊材料”主要就是指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懂得,其道德水准的高低,修养品行的好坏,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先进性的标准之一,也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尺度之一。任何一名共产党员,都必须严格按照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做事,把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终生实践的课题。一、加强共产党员道德修养是我们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党的历史,可以发现一条规律即任何时候只要我们重视党的建设,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我们的事业就能够顺利。反之,任何时候忽视了党的建设,不注重共产党员的修养,我们的工作就可能出现问题。重视加强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是我们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法宝。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共产党员的修养。毛泽东几篇阐述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著名文章,都是在战争年代写成的。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文首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纪念白求恩》一文,更是倡导“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向全党提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被称为“共产党人的道德经”,深刻地阐述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修养,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怎样进行修养,通过修养达到什么要求等重大问题。刘少奇指出:“通过修身提高道德修养是关系全民族命运的大事,共产党员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表率”。周恩来的《我的修养要则》,内容丰富,涉及学习、工作、思想、作风各个方面,他身体力行,严以律己,是一个共产党员道德修养的楷模。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高度的道德自觉和道德修养,赢得了人民群1众的信任和拥护,最终战胜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如提出“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全社会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道德教育活动,开展争做“四有”新人教育活动,涌现出无数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体现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英雄模范人物十年“文革”期间,“左”倾错误盛行,社会道德受到极大的冲击,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人们思想领域出现的一些情况,我们对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讲过,社会主义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江泽民指出“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②。胡锦涛多次强调:“反腐倡廉抓源头,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③。近年来我们党先后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教育活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创先争优”教育活动等,保证了党员干部队伍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涌现出了任长霞、郑培民、杨善洲等无数道德模范人物。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在各个时期的民族脊梁,就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作精神支柱。实践证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