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给药护理教案VIP免费

给药护理教案_第1页
1/13
给药护理教案_第2页
2/13
给药护理教案_第3页
3/13
教案任课教师: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授课班级:章节课题:第十六章、给药学时:理论:6学时实验:26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雾化吸入法的目的2、掌握给药的程序及口服给药法3、熟练掌握注射给药法及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教学重点:1.掌握给药的程序及口服给药法2.熟练掌握注射给药法及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注射给药法及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2、课件教学教学效果:按本节课的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无拖课现象,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科书进行,并有机地联系临床教学效果明显。总体授课效果:同学比较满意。第十六章给药给药是治疗的具体执行过程的综合,护士是给药的直接执行者。为了合理、安全、有效地给药,护士必须了解常用药物的药理学知识、患者的用药情况,掌握正确的给药技术,评价用药后的疗效与反应,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本章将介绍临床常用的给药技术和方法。第一节给药的基本知识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一)种类内服药、注射药、外用药、新颖药。(二)药物的领取病区内应备有一定基数的常用药物,由专人负责保管,根据消耗量填写领药单,定期到药房领取补充。贵重药、剧毒药、麻醉药凭医生处方领取。(三)药物的保管原则药瓶、定期检查、分类保存二、给药原则(一)根据医嘱给药(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给药过程中必须做到“三查、七对”。1、“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查七对内容)。2、“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三)正确实施给药(四)观察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及毒副反应较强的药物,应加强用药前的询问,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的观察,必要时作好记录。三、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病变部位、组织对药物的吸收、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情况有所不同。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化、注射(皮内、皮下、肌内、静脉)、吸入、直肠给药、气管滴药、外敷等。四、给药的时间安排为使血液中药物浓度维持在最满意的治疗水平上,又不至于引起毒性反应,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外文缩写表示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药物的体内过程1.药物的吸收2.药物的分布3.药物的代谢4.药物的排泄(二)机体因素1、生理因素年龄和体重、性别、遗传因素。2、病理因素于疾病可使机体对药物敏感性改变及体内过程改变而影响药效。3、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和对药物的信赖程度与药物疗效的关系尤为密切。(三)饮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饮食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会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从而可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强疗效;或干扰药物的吸收,降低疗效。(四)给药方法的影响1、药物的剂量2、给药途径3、药物的剂型4、药物的相互作用第二节给药程序一、评估二、计划三、实施四、评价第三节口服给药法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又较安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可起到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但口服给药吸收慢,故不适于急救,对意识不清、呕吐不止、禁食等患者也不宜用此法给药。一、目的协助患者依照医嘱安全、正确地服下药物,以减轻症状、治疗疾病、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协助诊断、预防疾病。二、评估1、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2、患者是否适合口服给药,有无口腔、食道疾患,有无吞咽困难及呕吐。3、患者服药的自理能力,对给药计划的了解、认识和合作程度。三、计划用物药柜(内有各种药物、量杯、滴管、研钵、研锤、药匙、微湿纱布),服药本,小药卡,药盘,药杯,包药纸、弯盘。四、实施(一)取药方法洗手,戴口罩,打开药柜,准备用品。根据药物剂型不同,采取不同的取药方法。1、固体药(片、丸、胶囊)用药匙取药。2、液体药应将药液摇匀,一手持量杯,拇指置于所需刻度,并使其刻度与视线平,另一手将药瓶有瓶签的一面朝上,倒药液至所需刻度处。将药液倒入药杯,用湿纱布擦净瓶口,放药瓶回原处。更换药液品种时,应洗净量杯。3、药液不足1ml须用滴管吸取计量,滴管应稍倾斜,使计量准确(按1ml为15滴计算)。4、油剂溶液或按滴计算的药液可先在杯中加少量冷开水,以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给药护理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