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成本控制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单昭祥蒋昕2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学习目的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利润更大化”,从“利润=收入-(成本)费用”可知,实现利润更大化的途径是增加收入,或者降低成本,而生产经营过程主要是实施成本降低,因此,本章的学习目的是:掌握成本控制方法——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制度、质量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寻求成本降低的有效方法,从而实现现代管理会计目标。(二)学习要求1.了解成本控制的含义、主体、对象、方法、目标和基本条件,掌握标准成本的制定、控制和考评。2.掌握作业成本的计算和作业管理。3.掌握质量成本管理的传统观和现代观4.掌握战略价值链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竞争能力分析内容5.熟悉目标成本管理,持续改善成本管理,废置成本管理的内容3二、本章内容结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概述(第一节)标准成本制度(第二节)作业成本制度(第三节)质量成本管理(第四节)战略成本管理(第五节)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第六节)4本章逻辑结构标准成本制度(第二节)成本控制概述(第一节)作业成本制度(第三节)质量成本管理(第四节)战略成本管理(第五节)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第六节)5三、本章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2.作业成本计算、绘制流程和优化流程3.可接受质量水平的传统观和零缺陷水平的现代观4.战略成本控制的战略价值链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竞争能力分析5.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管理,持续改善成本管理(二)本章难点1.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2.绘制流程和优化流程。3.战略价值链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竞争能力分析4.目标成本管理,持续改善成本管理6第一节成本控制概述一、成本控制的含义二、成本控制的主体三、成本控制的对象四、成本控制的目标五、成本控制的基本条件六、成本控制的方法7一、成本控制的含义控制是对客观控制对象,按照一定标准,借助信息和一定手段,对其施加影响以实现目标的过程。成本控制就是成本管理者根据成本计划(预算),对业务流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采用一定的控制方法,对其施加影响以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的过程。广义成本控制从横向上看,包括对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研发成本、设计成本、采购成本、销售费用、储存成本、质量成本、功能成本等一切成本、费用的控制;从纵向上看,包括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狭义成本控制仅指对成本的事中控制。8•事前成本控制:指产品投产前对影响成本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包括成本预测,决策,编制成本预算。•事中成本控制:指生产阶段产品的成本控制,对成本的形成和成本差异及其原因,进行日常的揭示,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并保证成本预算目标实现的活动。•事后成本控制:在产品形成之后,把日常发生的差异及其原因汇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找到成本升降的规律性,提出日后进一步改进的措施,为不断降低成本指明方向的活动。•事前控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对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进行成本的过程控制和成本核算,为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对预测计划提供反馈情况。9二、成本控制的主体成本控制的主体是指成本控制的组织系统。三、成本控制的对象成本控制的对象,顾名思义就是成本。(一)按成本控制的内容分类(二)按成本控制的性态分类(三)按成本控制时段分类四、成本控制的目标成本控制的目标是预期成本应该控制的水平及控制标准。10五、成本控制的基本条件(一)合理划分责任中心所谓责任中心是指根据其管理权限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并能反映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企业内部单位,它是责、权、利的结合。(二)明确规定责任中心权、责范围,使其能在权限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履行职责。六、成本控制的方法成本控制的方法是指为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如全面预算管理,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制度等。11第二节标准成本制度一、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的制定二、标准成本的控制三、标准成本制度的考评12•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