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32460课程总学时:72(其中讲课52:实验:20)课程学分:4.0课程分类:必修实习天数:3天开设学期:第五学期所需先修课:兽医病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药理学一、教学对象:动物医学本科专业二、教学目的:动物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于畜禽体内外各种寄生虫及其所致疾病的基础应用性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研究范围包括寄生虫的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学,其目的就是达到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保障人兽健康,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在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动物检疫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教学要求:《兽医寄生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骨干课程之一,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课程包括总论、吸虫病学、吸虫病学、线虫病学、外寄生虫病以及原虫病等组成。要求学生掌握兽医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各类寄生虫和重要寄生虫种(属)的形态特点、发育过程以及多种动物(主要包括家畜、家禽、犬猫和实验动物等)重要寄生虫病以及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生活史、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以及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对虫体形态观察和实验诊断方法的学习,着重掌握重要寄生虫的形态特点,掌握各类寄生虫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并了解病原的采集、保存和标本制作过程。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鉴别重要寄生虫病病原,并掌握区域动物和集约化养殖场动物寄生虫病的调查方法。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篇兽医寄生虫学总论(8学时)总论部分讲授兽医寄生虫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概念,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和寄生虫病诊断和防治原则。要求掌握重要概念和重要原则、方法,对兽医寄生虫学有一个全貌了解。重要概念:寄生虫、宿主、生活史、移行、双名制、感染性阶段、带虫免疫、免疫逃避、保护性抗原等。这些概念均为讲授重点。基本知识:寄生虫的分类、宿主的分类、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型、寄生虫感染来源、寄生虫给宿主造成的危害、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寄生虫病诊断方法、寄生虫病防治方法、寄生虫免疫逃避机理、寄生虫疫苗研制情况、常规寄生虫学实验技术、寄生虫分类方法等。其中,寄生虫的分类、宿主的分类、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型、寄生虫感染来源、寄生虫病诊断方法、寄生虫病防治方法、寄生虫免疫逃避机理、寄生虫疫苗研制情况、常规寄生虫学实验技术为讲授重点第二篇兽医寄生虫学各论(44学时)第一章吸虫与吸虫病(6学时)绪论讲授吸虫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发育过程和分类,重点讲授吸虫形态结构特征和发育过程。要求掌握吸虫典型的形态特征和发育过程。各论讲授各种畜禽吸虫病和人畜共患吸虫病的病原学、生活史、流行病学、致病作用、病理变化、症状、诊断和防治。讲授的吸虫包括:片形吸虫、后睾吸虫、歧腔吸虫、分体吸虫、前后盘吸虫、前殖吸虫、棘口吸虫、并殖吸虫和其它吸虫等。其中重要畜禽吸虫病和人畜共患吸虫病——肝片吸虫、华枝睾吸虫、歧腔吸虫、日本血吸虫等的生活史、诊断和防治是讲授重点。要求掌握肝片吸虫、华枝睾吸虫、歧腔吸虫、日本血吸虫等重要畜禽吸虫病和人畜共患吸虫病的生活史、诊断和防治。第二章绦虫与绦虫病(8学时)绪论部分重点讲授绦虫的形态与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发育过程和分类等基础知识。带绦虫蚴病:重点讲授猪囊尾蚴病、棘球蚴病,2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形态特征、生活史、流行特点、传播途径、危害、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以及防治措施;一般讲授细颈囊尾蚴病、脑多头蚴病、连续多头蚴病、链尾蚴病等其它绦虫蚴病。草食动物消化道绦虫病:以莫尼茨绦虫病为代表讲授裸头科绦虫病的形态特点、生活史、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危害和防治措施;对马裸头绦虫病、反刍动物的曲子宫绦虫病和无卵黄腺绦虫病一般讲授。讲授鸡赖利绦虫病和节片戴文绦虫病、犬复孔绦虫病、宽节裂头绦虫病和孟氏迭宫绦虫病的的病原类别、生活史、危害和防治措施。第三章线虫与线虫病(12学时)绪论部分重点讲授线虫的形态特点、分类及各类线虫特点、生活史类型以及发育过程。对于重要线虫病和代表性线虫病重点讲授。重点讲授疾病的病原形态特征、生活史、传播途径、流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