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本步骤:一.原理:1.加热法:通过升高温度增大内部压强。2.注水法:通过注入水缩小气体体积增大压强。3.充气或抽气法:通过增加或减少装置内气体的量增大或减小压强。二.基本方法使装置内与外界产生压强差,再通过液面的变化或有无气泡产生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各种装置气密性检查1.密封操作2.变压操作3.现象4.结论将导管出口浸入水中,---密封操作用手掌紧贴容积外壁,---变压操作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移开手掌后,导管末端有水上升形成稳定水柱,---现象证明装置不漏气。---结论1.加热法:通过升高温度增大内部压强。1.2.3.4.关闭弹簧夹,从长颈漏斗加水至没过漏斗下端,继续加水使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若静止后液面稳定不变化,证明气密性良好。2.注水法:通过注入水缩小气体体积增大压强。1.2.3.4.长颈漏斗往试管内加入一定量的水,使下端浸入水中,导管上连接一个针筒,当活塞往外拉时,若漏斗末端有气泡产生,证明气密性良好。当活塞往里推时,若漏斗末端液面上升3.充气或抽气法:通过增加或减少装置内气体的量增大或减小压强。1.2.3.4.已知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1.上述装置中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2.如何检验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1.2.3.4.1.2.3.4.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在D瓶中加水没过长导管末端,用酒精灯微热烧瓶,若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后,导管末端上升一段稳定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在D瓶上出气导管上加一段橡皮管并用弹簧夹夹住,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并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开始水能顺利下流,过一会不再下流,证明气密性良好。EF例题:检查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已知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1.上述装置中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2.如何检验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EF1.2.3.4.把发生装置与A之间的橡皮管用弹簧夹夹上,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在其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开始水能顺利下流,过一会不再下流,证明气密性良好。例题:检查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打开活塞,往球型漏斗中加水至淹没球下端,再关闭活塞,往球型漏斗中加水,使漏斗中液面高于容器中液面,若静止后液面稳定不变化,证明气密性良好。1.2.3.4.练习1:检查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球型漏斗容器在B瓶中加水,使2个导气管末端都插入水面以下,用双手捧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导管里形成一段稳定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练习2:检查启下面装置的气密性。1.2.3.4.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使玻璃管未端浸没在水中,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操作方法),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时,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将注射器的活塞缓缓往外拉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练习3:检查启下面装置的气密性。1.向D装置的烧杯中加水,将导管插入水中,向B装置的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浸没漏斗的下端,打开B装置的活塞K,关闭A装置的分液漏斗的活塞,2.用酒精灯在A装置的烧瓶底部微热,3.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撤走酒精灯,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4.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1.将I装置的导管口插入水槽的水面下,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2.用酒精灯在A装置的烧瓶底部微热,3.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撤走酒精灯,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4.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8.实验室制取氯气并验证氯气的性质,实验过程中发现漏气。①如何检验何处漏气?②用最简单方法检验何处漏气?1.先打开活塞K,吸入部分空气关闭活塞K,记下刻度,2.然后推或拉注射器活塞,3.若松手注射器活塞复原,4.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