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进展2013,Vol.21,No.12,2174–2183AdvancesinPsychologicalScienceDOI:10.3724/SP.J.1042.2013.021742174海洛因依赖者对药物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杨玲张建勋赵鑫(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兰州730070)摘要与其他线索相比,海洛因依赖者对药物相关线索具有优势注意倾向,即存在对药物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以注意偏向为核心解释的药物成瘾理论主要有诱因-易感化模型、认知加工模型和整合模型。成瘾Stroop任务和视觉探测任务是研究海洛因依赖者注意偏向的经典实验范式。已有研究发现,药物相关线索会攫取海洛因依赖者的注意,并引发持续性加工;注意偏向和药物渴求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两者之间究竟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目前尚无定论;海洛因使用引起的神经结构长期改变可能会导致海洛因依赖者的注意偏向很难随康复时间的延长而改善,但海洛因依赖者的不同临床特性对注意偏向具有极为复杂微妙的影响。未来可通过增加海洛因依赖者注意偏向神经机制的研究,探讨注意偏向与执行认知功能的关系,引入注意偏向训练等干预技术,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关键词海洛因依赖者;注意偏向;药物渴求;复吸分类号B8451引言在药物成瘾领域,“注意偏向”被界定为药物相关线索更倾向于获取药物依赖者的注意力(Franken,2003)。它是药物成瘾的核心特征之一,且与药物依赖的维持与复吸有着重要的联系(Field&Cox,2008)。基于以上原因,注意偏向也成为了近年来药物成瘾领域研究最广泛的认知加工过程之一(Marhe,2013)。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Franken,Kroon,Wiers和Jansen(2000)采用成瘾Stroop任务考察了海洛因依赖者对海洛因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结果发现海洛因依赖者对海洛因相关刺激存在阈上的注意偏向。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海洛因依赖者对药物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研究日渐增多,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例如,研究发现海洛因依赖者的注意偏向受到多巴胺系统(dopaminesystem)的调节(Franken,Hendriks,Stam,&vandenBrink,2004)。收稿日期:2013-04-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233,31300838)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3YJC190032)资助。通讯作者:赵鑫,E-mail:psyzhaoxin@nwnu.edu.cn注意偏向可以预测海洛因依赖者戒断之后的复吸风险,在评估测验中注意偏向水平较高的个体具有更大的复吸风险(Marissenetal.,2006)。有研究发现接受脱毒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其注意偏向与成瘾严重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Bearre,Sturt,Bruce,&Jones,2007)。当海洛因依赖者试图戒断药物使用时,通常会在心理生理上产生一种对使用药物的“诱惑感”(temptationepisode)。诱惑感是一种激增的使用药物的驱力,也指药物依赖者在没有使用药物时,对自己濒临使用药物状态的体验(Shiffman,Paty,Gnys,Kassel,&Hickcox,1996)。注意偏向的升高可能是海洛因依赖者产生使用药物诱惑感的一个预兆,在海洛因依赖者产生诱惑感之前或期间对注意偏向等认知过程的干预可能会降低诱惑感产生的几率或减轻诱惑感的严重程度(Waters,Marhe,&Franken,2012)。这些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海洛因依赖者注意偏向作用机制的理解,而且为我们揭示海洛因依赖者的成瘾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2注意偏向的理论背景当前许多药物成瘾理论认为药物相关线索会攫取药物依赖者的注意力,使药物依赖者产生对第12期杨玲等:海洛因依赖者对药物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2175药物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导致与使用药物相关的趋近行为(Franken,2003;Field&Cox,2008)。这些理论都肯定了对药物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所具有的重要临床学意义。这种注意偏向可能是造成药物依赖者觅药行为(drug-seekingbehavior)的认知基础或认知指标(Field,Munafò,&Franken,2009)。这种思想探索较早见于Robinson和Berridge在1993年提出的诱因-易感化模型(incentive-sensitizationmodel)。该模型认为长期重复使用成瘾药物会改变与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相关的脑系统的功能,形成多巴胺能反应,促使药物依赖者对药物及其相关刺激变得逐渐敏感化。Robinson和Berridge把这个过程称为神经敏化(neuralsensitizatio)。神经敏化会导致药物依赖者通过诱因突显(incentivesalience)的方式表征药物与药物相关线索的特性,引起对用药的病理性“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