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颅内压增高一、定义急性颅内压增高简称颅内高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实质和(或)颅内液体量增加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重者迅速发展成脑疝而危机生命。二、病因㈠感染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颅外感染有中毒性菌痢、重症肺炎、败血症等。㈡缺氧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如窒息、外伤、休克等。㈢颅内占位性病变包括肿瘤、脓肿、血肿、寄生虫等。㈣脑血管疾病和颅内出血。㈤其它如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等。由上述各种原因引起颅腔内脑实质、血液及脑脊液三者中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容积的增加均可导致脑水肿,三者也可以相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使颅内压持续增高。三、临床表现临床症状的表现与患儿的年龄、病因及颅内压增加的速度有关。1、呼吸不规则。①瞳孔不等或扩大。②视乳头水肿。③前囟隆起或紧张。④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高血压。⑤头颅CT或核磁共振(MRI)显示脑水肿表现。2、①昏睡或昏迷。②惊厥或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③呕吐。④头痛。⑤给予甘露醇1g/kg静脉注射4小时后,血压明显下降症状体征随之好转。当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即可诊断为脑水肿,但应结合病史询问及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等方面的检查才能找出病因。四、治疗㈠一般措施⒈控制摄入的液体量,一天的入量以维持量为宜。⒉维持血电解质正常及酸碱平衡。⒊保证呼吸道通畅,过度通气。⒋必要时可采取人工低温,减轻脑代谢。⒌注意及预防脑疝的发生,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小儿安静,不要用力咳嗽或解大便。头部位置以抬头30°为佳。㈡脱水剂及利尿剂的应用⒈甘露醇常首先选用。剂量为20%甘露醇,每次0.25~0.5g/kg,静脉快速滴入。滴入后15分钟开始利尿,半小时作用最强,维持疗效3~4小时,能降低颅内压40~60%,具有作用快、效果好,“反跳”现象不明显的优点。2、速尿或利尿酸药物除抑制肾小管对钠、钾、氯的再吸收,使肾小管处于高渗状态减少水的回吸收外,还能抑制钠离子进入水肿的脑组织,减少脑脊液的生成。㈢肾上腺皮质激素其对血管因素引起的脑水肿效果较好。该药治疗的重要机理是:①稳定细胞膜的功能可以预防或延迟脑水肿的发生。②减少脑脊液的形成,加速脑水肿的消退。③利尿作用。④非特异性抗炎症、解毒作用。五、护理措施1避免颅内压增高加重保持患儿绝对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检查和治疗尽可能集中进行,护理患儿时要动作轻柔,不要猛力扭动患儿头部和翻身抬高床头30度左右,使头部处于正中位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疑有脑疝时以平卧为宜,但要保证呼吸道通畅。2气道护理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式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以保证血氧分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备好呼吸器,必要时人工辅助通气。3用药护理按医嘱要求调整输液速度,按时应用脱水剂,利尿剂等减轻脑水肿。静脉使用镇静剂时速度宜慢,以免发生呼吸抑制。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检测生命体征,瞳孔,肌张力,意识状态等,若发生脑疝,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5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患儿的病情及预后,安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解释保持安静的重要性及头肩抬高的意义,取得家长的合作,并做好相应的保健指导。急性颅内压增高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头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降低颅内压避免颅内压增高加重保持患儿绝对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检查和治疗尽可能集中进行,护理患儿时要动作轻柔,不要猛力扭动患儿头部和翻身,抬高床头30度左右,使头部处于正中位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有窒息的危险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护理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式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以保证血氧分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备好呼吸器,必要时人工辅助通气。用药护理按医嘱要求调整输液速度,按时应用脱水剂,利尿剂等减轻脑水肿。静脉使用镇静剂时速度宜慢,以免发生呼吸抑制。潜在并发症脑疝,呼吸骤停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发生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检测生命体征,瞳孔,肌张力,意识状态等,若发生脑疝,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