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工商部门市场监管巡查效能的思考关于如何提高工商部门市场监管巡查效能的思考国务院批准自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征收"两费",即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这标志着伴随个体私营经济发展26年历程的"两费"征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新的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历史关键时期,其重点就是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职责。当前,工商部门市场监管中存在着诸多难题,影响了监管巡查效能的提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充分发挥工商监管职能,提高市场监管巡查效能,已成为工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一、工商部门市场监管巡查中存在的问题市场监管巡查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近几年来,工商部门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创新监管机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监管巡查效能的提高。但是,与"两费"取消后工商职能转变的紧迫要求相比,与老百姓的热切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整体执法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从思想观念上看,理念转变不及时。改革开放以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城乡集贸市场的培养和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基层工商所普遍采取"以收定支,收支两条线"的财政政策,相当多工商人员的职责是收取"两费",管理市场。"两费"取消后,实行"办管脱钩",即市场监管职能与经营服务工作分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所属单位开办的市场及其他经营机构,全部实现"人员、产权、债权、债务"的四移交。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脱离了征收"两费"的工作轨道,却未能没有完全意识到管理职能的变化,思维方式还是停留在原有的层次上,一时难以适应监管重心、执法方式的迅速转变,受思维惯性的影响,难以突破旧有的模式,监管的主动性、执行力未完全发挥出来。二、从队伍素质上看,能力提升不到位。新的形势下,工商部门职能转变,迫切需要提升工商干部的市场监管能力。但第1页共5页由于过去的工作重心偏向收费,执法办案、消费维权、企业登记等业务工作都是分人分块管理的,转型前后又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因此,转型后基层一线人员普遍感到自身能力不足。很多工商干部感觉办案时力不从心,甚至执法岗位人员也存在不会办案现象。而且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懂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会计的专业人才和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虽然陆续有新进人员不断充实到基层,但是各单位仍感到人手紧缺,归根结底是广大工商干部能力提升不到位,知识更新不到位。三、从检测设备上看,工具配置不周全。由于经费的限制,工商部门特别是一些边远落后地区的工商部门在检测设备配备上跟不上时代步伐,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以去年"三鹿奶粉事件"后的问题奶粉专项整治为例,基层工商部门出动大量执法人员,检查食品经营户,下架退市、召回问题婴幼儿配方奶粉,受理消费者咨询,有效地维护了奶粉市场稳定。但是在整治过程中也暴露出执法的困难,突出表现在工商部门没有检测设备、工具。即使部分基层工商所配备了食品安全检测箱,但是由于食品安全检测的培训和操作太少,加之设备数量的稀少,"不敢用、不舍得用"的现象在基层工商行政执法人员中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让食品安全检测设备束之高阁,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四、从监管制度上看,准入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重要商品市场准入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重要商品是指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一些重要商品和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如粮油、农资等。为保障食品安全,基层工商部门逐步对食品市场、超市等经营单位建立了索证索票制度,乡镇、XX县区食杂店建立了进货台账,无固定门面的小摊点和流动商贩实行了食品承诺经营。在管理中,出现了执行不力的问题。如今,乡镇、XX县区的食品市场和超市都是由商家的配送车送货上门,很多送货单上送货商家的店铺或是企业名不全,有时更缺乏联系方式和联系人,只有简单的送货名称、数量。一旦发现问题,很难从法律的途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也不能从源头上查找问题的症结,"索证索票"意义甚微。第2页共5页五、从干部管理上看,考核机制不科学。"两费"没有取消前,基层普遍实行以下达经济任务并与工资待遇挂钩为手段来对干部进行工作绩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