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半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烽火中的采访记者斯诺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脑子里总是在想,毛泽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朱德,这个被称为红军总司令的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据说林彪这个28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在他率领下的红军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林彪又是谁?他的来历如何?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斯诺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亲自到红色根据地走一趟。斯诺解释说,这种办法有少数人尝试过,但都失败了。后来,斯诺凭着一张徐冰教授开的介绍信,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到达陕北,成功采访了毛泽东。斯诺根据他的谈话记录整理成《毛泽东自传》。在入选时,改为现题,且有删节。口述自传口述自传作为自传的一种,最特别的地方当然在于“口述”。毛泽东的这篇自传是毛泽东与记者斯诺之间的访谈整理。因为斯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请毛泽东回答,因而自传中的条理是相当清楚的,但又不乏口头交谈的痕迹,以及毛泽东在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发挥”,因此非常生动。《西行漫记》在当年之所以极为轰动,与这种生动真实的文风有很大关系。而斯诺对毛泽东个人经历的询问,也同当时外界对毛泽东的好奇相关。这里展现出来的毛泽东形象,成功地颠覆了当时国民党对毛泽东及苏区的“妖魔化”宣传。1.“叛逆”似乎是毛泽东天生就具有的一种性格,正是这种性格引导毛泽东思想不断发生变化,并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人民领袖。节选的本课部分叙述了许多毛泽东反叛旧观念、旧制度的事件,突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这种性格特征。请速读课文,概括其中的典型事件,并思考这些事件对毛泽东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展现了毛泽东怎样的精神,完成下面的表格。表一:一颗红星的幼年事件影响精神“罢课”风波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成功的反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敢于斗争,善于思考,喜欢阅读宣扬新思想的书籍和父亲辩论“读书”好处多,可以“引经据典”“跳塘”事件使毛泽东明白了一个道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情“叛徒”钦慕“激进”教员深恨统治者对待“叛徒”的不公平,并开始③_________________违背父愿考进“激进”学校第一次远离家乡,④________________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用公开的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效果会更好有了一些政治认识开始接受新思想表二:在动乱中成长起来事件影响精神毅然剪去发辫认识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心加入黎元洪的革命军,并参加正规军认识到学生军基础太复杂,参加正规军可以帮助完成革命拒绝接受父母包办给他娶的女子、与嫖妓青年绝交忽略生活琐事和私事,只关心家国事、天下事政治观念可以转变一个人的观点事件影响精神组织领导反对、驱逐湖南都督张敬尧认识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北平组织反军阀运动认识到政治团体的力量组织工人起来革命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革命团体和学生运动的重要性开始领导工人阶级,走上革命道路不断追求进步,意志坚定,百折不挠2.在毛泽东成长的道路上,除了那种似乎天生的叛逆性格,另一个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就是读书学习。那么,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读过哪些书籍?这些书籍对毛泽东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作用?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内容并加以概括,完成下面的表格。书籍影响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尤其关于造反故事的书,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毛泽东形成造反革命的思想埋下了种子郑观应的《盛世危言》。该书的作者主张全面系...